亭子外,白振华仰头,看了两遍青石亭梁上面的字后,呆呆而立。
青石诗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
山中闲静宁谧,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
“文字的魅力,映照进了现实。”柳海东以前没发现桃花岭这么迷人,都是日出东方的字带来的。
但很多事情都需要讲究缘分,恰逢其会。
除非是骑在另外一个人的脖子上。
尽管山不高,但人迹却很罕至,似乎这里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成为了一片净土。
在这片山林中,亭子与周围的景物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
坐看云起,静听山林,有清脆的鸟鸣声,沙沙的树叶声以及一些小动物的欢叫声,和谐交织。
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云也在悠闲地飘离,直至看不见,令人万般惆怅。
独坐但情意悠然,有种仙道的思想。
青石上的这首诗,表面是写独游桃花岭的情趣,深意却是表现出日出东方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嗯,芊芊侄女体质很好,也不是不可以做到。
难道要钻进小树林里去找
正当白振华想离开亭子去附近找时,亭子后面的柳海东忽然惊喜喊道“这里”
柳海东眼中有丝怜悯,日出东方确实太孤独了,举世茫茫,没有一个能跟得上他的步伐。
第二个字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
三、四两句用浪漫主义手法,将大山和亭子人格化、个性化。
尽管鸟飞云去,日出东方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天地,觉得它们似乎也正在看着自己。
双方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仿佛两者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日出东方来说不足挂齿,人和自然的和谐,才是这首诗的主旨。
桃花岭的秀丽山色、溪水、小桥,诗中不提一字,但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日出东方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孤独之感。
他在被拟人化了的山中寻到慰藉,减少一点孤独感。
然而,恰恰在这里,日出东方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
人世间深重的孤独之情,充溢在整首诗中。
这便是独坐的境界,非深知山水趣者不能道也。
良久,白振华从内心震撼中回过神来,读之使我目开心朗,身在虚空,一丝不挂,不必更读别诗。
“这样的人,应该是不真实存在的。”白振华唏嘘。
柳海东点头“我也经常这么觉得,尤其看过似乎还没完整的千里江山后。”
“千里江山有那么神吗”白振华忍不住问道。
柳海东笑了笑,问道“你觉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和青石上的这首诗怎么样”
“都是大工不朽之作,有永生之气。”白振华说道。
柳海东眼中浮现奇异的色彩,说道“在千里江山图里,都是这样的不朽之作,甚至更令人震撼,数量至少二三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