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赵骏改革政制院,建立一个庞大的政务机构来处理,面对那么多繁琐的事情,恐怕根本无法及时反应。
“去年东北又迁徙了三万户,这是财政部和户部拿过来的安置费用清单和迁徙成本清单。”
“从甘州到高昌的铁路规划已经做好,这是铁道部的规划书。”
“汴河环境治理工程需要的花费比预定的要多,环境部那边希望申请更多的资金。”
“外交部那边”
还是和以前一样,诸多宰相批阅完奏折之后,就会把事情到赵骏那汇总。
基本就是走个流程。
因为这些事情本身就是之前已经规划和考虑好的,也下发意见和通知,剩下的就是交由
而部门运作过程和遇到的困难还是会交到政制院,缺钱就批钱,缺人就调人,就这么简单。
也正是这个机制大大减少了政制院的工作,不然要还是以前政事堂的制度,宰相们就算是累死也难以处理好如此庞大帝国的所有事情。
“知院,今天早上的事”
杨察汇报了他所管辖的事务之后,却没有离开,而是苦笑着对赵骏说道:“没有人敢去知院府门口闹事,我家却是遭了殃。”
他这话一出,杨告、陈希亮、苏涣等人也是大倒苦水。
“是啊知院,这事还是得想想办法。”
“朝堂素来以公平处之,别的地方都拆迁了,给了拆迁款下去,马行街和东大街的人没拆,他们肯定不乐意啊。”
“说到底还是钱的事情,现在朝堂国库年以十余亿贯计,可钱多花钱的地方也多,少拆几条街道也是好事。”
“但也不能让他们这么闹下去,现在外面那么多报社都盯着呢,总不能让开封府派人把人关起来吧。”
众人议论纷纷。
这事还真不好处理。
赵骏一意孤行,要保留城市文化和名片,那马行街和东大街的居民肯定不乐意。
毕竟别人都拆迁发了大财,当年可能也就几贯最多十几贯买的房子,短短几十年后就能卖出七八千甚至上万贯。
这笔钱在内城乃至外城算不得大富大贵,但如果搬到城外去住,那顷刻间就能变成富翁。
所谓腰缠万贯便是如此。
毕竟大宋的钱币这些年一直都没怎么太贬值,哪怕出台了纸币也没有让宋币购买力下降。
原因在于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加上大量出口海外,并没有造成国内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非常接近平衡。
如此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造成通货紧缩,宋币的购买力还是非常坚挺,堪比后世80-90年代的美元。
那个年代的美元信誉多强可见一斑。
因此相比于在内城住着有价无市的房子,还不如把房子卖掉去城外。
就相当于后世把自己一套在北京价值两千万的房子卖了,拿着这两千万跑到北京郊区去,这些钱放银行存利息都够吃一辈子。
更何况眼下汴梁的情况还非常特殊,正处于高速发展和上升阶段,有大量城里的拆迁户跑到城外去购置铺面和房产。
外来人口不断增多,这些铺面和房产会越值钱,所以马行街与东大街的居民看到别人发财,心里肯定不平衡。
“嗯,这个问题确实有待商议,不过保留城市文化和风格的意见我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