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学校。”李希盈说的斩钉截铁,“我国现在的网民构成,大部分都是80后。80后用户占了网民的61%,70后和90后各占15%左右,再大岁数的则只有6.8%。这就是说,互联网的巨大部分用户都是学生,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把地推地推做里面去?”
李希盈的反问让杨晓阳一时语塞。他本来想要反驳一句,可是却又觉得李希盈说的颇为有理。确实,现在的互联网用户以学生为主,既然如此,为什么自己不去争取把那些学生争取成为自己的用户,而是一味只认网吧?
“可九哥和我说,网吧才应该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学校才应该是SNS网站的重点,这是公司的未来方向——我说的对吧,杜老板?”
李希盈的问题,让杜立鼎皱起来了眉头。他一直都没有说话,就是在思索李希盈说的可能性。
一个SNS网站应该如何运作?估计很多人都会立即把它和同学录联系起来,似乎认为它天生就应该靠着同学之间的关系,为了方便同学联系而出现的。但是这样的想法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以为中国办得最好的SNS网站校内网是这样做的,但是其实SNS网站和学校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那么为什么校内网会把学校当作自己发展的最主要战场?其实这个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他们是抄Facebook的,Facebook从学校起家,所以校内网也就这么做了。但是Facebook为什么要从学校起家?这其实是有着深层次原因的。
Facebook这个网站成立于2004年。他们成立的时候正是MySpace如日中天的时候。因为当时美国社会的大部分人都在玩MySpace,Facebook想要做一个同类产品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和MySpace岔开用户群体,因此他们选择了不去在社会上打拼,而是进入校园环境,在MySpace统治较为薄弱的校园内部搞起来他们的网站,然后再和MySpace进行争斗。
这样的规划路线是正确的,后来他们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如果没有MySpace占据市场的前提,再选择在校园里起家还是不是正确?
比起来Facebook,也许他们可以用更贴近MySpace的方式,直接在社会上对自己的网站进行推广宣传。只是MySpace的宣传方式在国内不太好用,杜立鼎对此也是思索很久了。
说到MySpace的宣传方式,那就又要往前追溯:MySpace的宣传方式其实是从另外一个社交网站friendster那里学来的。他们的运作方式是靠着评论音乐起家,最早从一个音乐讨论的网站发展成了社交巨头。
而为什么Friendster会这么做?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他们的手段是抄袭Napster的——这个网站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盗版音乐网站,他们靠着盗版音乐起家,自然也就想要在音乐上面发展出来一些其它的东西。靠着自己的音乐发展出来社交联系功能,这就是他们当年想到的可能的盈利手段。
可惜的是Napster还没有把自己的这个模式发扬光大,他们自己就遭遇到了RIAA——也就是全美唱片协会的弹压。作为一个盗版网站,他们扛不住RIAA的压力,就此倒闭了。这个模式被别的公司做了去,反而发扬光大了。
正因为有这样的渊源,Napster的创始人肖恩·帕克在Napster倒闭之后又投身加入了Facebook,并且帮助扎克伯格把社交网站做到了全球老大的地步。这个类型的网站本来就是肖恩帕克第一个制作的,中间被人抢走了老大的位置,后来他又凭着自己的能力夺回来了应该有的地位。
当然,这个故事还有后半段,那就是肖恩帕克一如既往的有创意却很容易被暗算。虽然在Facebook功勋卓著,但是转头就被扎克伯格出阴招给收拾掉了,狼狈退出——不过那半段已经和大众无关了,对大部分人来说,网站好用就行,背后公司如何进行撕逼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