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大周对比西方国家的巨大优势。因为一旦大周和西方国家开战,就可以根据作战地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进而派遣出相应的兵种。
虽然这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可很显然,胜利的天平无疑会向大周这边倾斜。
郑永基的请求被驳回的消息并不是什么秘密,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自然,使馆区的那些西方国家的使臣也收到了相关的消息。
“我不明白,大周皇帝在国内同时展开了那么多的大项目,为何要在都城洛阳城的扩建上提出反对意见。
对外,大周皇帝说原因是因为郑县水泥厂的水泥供应不足,可大周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国家,洛阳城四周环山,完全可以新建一座大型水泥厂的。
细细思索之后,我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那就是因为同时开展的项目太多,大周的财政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而大周皇帝为了自己的面子,并未下旨阻止那些项目的实施,所以才酿成了今天的局面……”在给国内的书信中,英吉利使臣威尔逊这样写到。
与此同时,法兰西使臣也将相关消息以书信的形式传回国内。不过等两国政府收到这两封书信的时候,只怕已经是三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对于西方使臣如何反应,张凌阳并不关系,因为现在张凌阳要做的是为自己的几个皇子挑选合格的老师。
特别是在前内阁首辅张致远入京之后,张凌阳亲自设宴款待,并将已经七十多岁的宁国公孙定安、镇国公江寒等人一同喊来。
张致远、孙定安、江寒三人一看,心里就知道张凌阳肯定是有事要他们三人去做,要不然也不会摆出这么大的阵仗。
所以一场宴会下来,面对珍馐佳肴,三人吃的是索然无味。
见三人心事重重的样子,张凌阳索性就开门见山道:“之所以将三位爱卿召来,是因为朕有事要三位去办。
三位爱卿应该也知道,眼下朕膝下的几位皇子已经快要成年,可对于现在皇子们的师傅,朕一直不大满意。所以朕想要让三位爱卿同时担任皇子的师傅。”
“陛下吩咐,老臣原不敢推辞!”张致远开口道,“可是陛下,无论是老臣还是宁国公,都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一命呜呼,只怕没有这么多的精力去教导皇子们啊!”
这并不是张致远的推辞之言,而是这两年,张致远确实感觉自己的精力大不如以前了。
“张爱卿过谦了,朕看爱卿现在的精神头就不错,最起码还能再为朝廷做几年贡献,事情就这么定了。不过几位爱卿也请放心,皇子们一旦犯错,你们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不用顾忌后宫那些妃子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