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李承乾李泰①(2 / 3)

刚刚讲过玄武门,李渊究竟是什么心态不好说,但他确实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李世民还是个漂亮小孩时他对这个次子疼爱非常,涉及到真实的权力争夺后,帝王的天平明显偏向了太子那端,放任他对秦王的针对与伤害,直至最后喋血的终结。

当年的秦王痛定思痛,觉得朕当然要和糊涂的太上皇不一样,皇后仙逝了,朕要给孩子们双倍的爱要让孩子们都感受到来自爹地的爱问题就这么来了。

长孙皇后顾不上自己的死亡,只想劝阻身边帝王对孩子们一视同仁释放父爱的行径,但李世民听到那“三十六岁便早逝”的评断,整个人都失了神魂,连声为皇后唤太医诊治。

这么多年过去,能诊出的问题早就诊出来了,还用得着天幕说他对那“心脑血管疾病”研究再三,确定这说的是风疾。

风痹之症,发作时气血淤滞,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后世将其病灶定在心与脑,血液流通于管道

太医斟酌再斟酌,只能针对性添几副汤药,劝诫皇后莫要伤神,多的却做不了。这风疾是困扰皇室的大问题,从太上皇到今上,皇后到皇子,就没一个能根治的,想来当今医术无法解决,不如指望天幕说一说。

李世民闻其话音,并未怪罪,忧心忡忡让他退下,只紧攥皇后衣袍,内心凄楚。

生子,风疾,精神压力,便是这些带走了他的观音婢么平日看膝下儿女千般可怜万般可爱,如今却被往日那些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祝贺刺痛。他决意请妇科圣手为妻子温养,再劝她将诸事放一放,珍重自身。

帝王正漫漫而思,皇后却扳过他的脸,盯着他一字一顿:“陛下,请收心听天幕所言。”

古今帝王众多,大家对每个皇帝的看法都不同,有些有刻板印象,比如秦始皇,很多人觉得这是祖龙大杀四方,肯定是威严不苟言笑。其实人家挺疏朗的,拉得下面子,会“大笑”,平时听点音乐,“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哪像一个阴鸷的皇帝会说出来的话呀。

而汉武帝刘彻,也不是带个“武”就力能扛鼎双开门冰箱的,前面说过,文青嘛,看他写的诏书就能窥见其文学水准。史书上的汉武帝也没有特别剧烈的情感波动,烈日的升与落是不为外物所移的,它只是平静地行过。

唐太宗在古今帝王中就属于比较亲切的那一款啦,很多朋友对他的印象之一就是哭包。老爹不肯退兵哭,亲人生病了哭,臣子死了哭,天子的眼泪不常见,但他愿意为许多人流下。

见于史书的情感便是“大笑”、“大悦”、“欣然”、“悲恸”、“号恸久之”,一个会大哭大笑的皇帝无疑让人喜爱,这样的性格淡化了君王高高在上的一面,让他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非“神”和“圣”的天子。但“人”常怀情感,就势必会栽倒于情感。

长子李承乾做了太子,李泰没有储位,却得了个“宠冠诸王”的名头,九岁就封越王,任扬州大都督,领十六州军事。后头又封,领雍州牧,徙封魏王,遥领相州都督,礼秩逾制,各项待遇都很超过,又特令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

与一些人印象中的溺爱李泰导致太子势弱不同,李世民再三强调过长子地位,但他这种溺爱怎么说呢属于端水式的,给李承乾一点,再给李泰一点,青雀地位高了,那再给太子加点资本,以为这样就能各自相安,不重复当年错误。

绝对的公平,与绝对的不公何异

最新小说: 铁血虎贲战大明 开局镇杀女帝我举世皆敌 晴时踏雪覆白桥 邪能并不会欺骗你 名门正派的我怎么成了魔尊 重生末世:开局中奖3000万 凡人修仙:从八十岁筑基开始 九幽剑主 凡尘仙缘 我在大虞当杀手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