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朝堂犹如一锅沸油倒入了几滴清水般,瞬间沸腾起来。
这些年大夏的财政愈发萎靡,加之伴随着蒙古、大金在边关虎视眈眈,大夏不得不加大对边关的投入,整个朝廷财政可以说是入不敷出。
上次贾瑜从二龙山和昌平府运回一百多万两银子已经让百官们眼馋了,怎奈当他们知道的时候银子已经入了皇家的内库,他们再不满也只能忍着。
最后还是五名阁老厚着脸皮跟昌平帝要了几十万两。
现在好了,又有一百多万两银子入账,这次他们说什么也不会放过了。
第二天的朝堂,所有百官就跟打了鸡血似地,以内阁为首集体向昌平帝施压,试图让昌平帝将这笔银子转到户部。
只可惜,昌平帝并没有如他们所愿将银子全部转到户部,只答应让内务府转给户部四十万两,其他的银子全都入了内务府。
面对态度坚决的昌平帝,内阁几位阁老和户部尚书耿本成虽然依旧不满足,但也只能悻悻作罢,谁让这些银子是昌平帝自己弄来的呢。
看着那些心有不甘的大臣,昌平帝心里一阵畅快。
他登基虽然已有十多年,但大夏的军权和财权大部分还掌握在太上皇的手里。
户部尚书耿本成更是太上皇一手提拔起来的老臣,他想要动用银两甭提有多难了。
有鉴于此,他才会如此对贾瑜这个未满十八岁的少年如此重视。
原因很简单,贾瑜不但能剿匪,而且还能替他挣钱啊。
坐在龙椅上的昌平帝左手轻轻敲打着扶手,思索了半晌后喊来了一名太监。
“来人,传中书舍人觐见”
荣国府天刚微微亮,洗漱完毕的贾母坐在荣庆堂上,周围则是过来向她请安的晚辈,乌央央的站满了一群。
古人讲究的是百善孝为先,子女每天都要对父母晨昏定省。
意思就是晚间服侍父母就寝,早上也要省视问安。
越是大户人家越重视这些规矩,宁荣两府作为顶级勋贵,自然也不能免俗。
贾母喝了口鸳鸯递过来的参茶,只感觉全身都暖洋洋的,原本刚起床的乏力也消散了许多。
她看向了一旁的王熙凤,“凤丫头,前几日让你给大丫头送物件都送去了吗”
“没呢。”王熙凤摇摇头,埋怨道“老祖宗您是不知道,瑜哥儿前两日又将东城一个叫金沙帮的帮派给端了。
听说又缴获了金银无数,这两天朝中为了那些银子都吵翻天了。
我们家那位这几天想约宫里的人出来见个面都约不着,估摸着还得等几天吧。”
“唉”
贾母摇了摇头,“瑜哥儿也是个不省心的,当上东城兵马司指挥使才几天啊,都闹出多少动静了。
对了政儿呢,他怎么没来”
听到贾母询问,王夫人赶紧答道“老爷他今儿一大早就上朝了,估摸着要晌午才能回来呢。”
“上朝”
贾母有些奇怪起来,贾政这个小小的工部主事平时基本不用上朝的,怎么也上朝了
今天也不是大朝会啊
正当贾母奇怪的时候,一阵脚步急匆匆的传来,一身朝服的贾政兴匆匆的闯了进来,人未至声音已经传了进来。
“娘娘您快看是谁来了”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