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命,沉甸甸砸在江知与心头。
他没有更好的法子,也劝不住徐诚,回家来,心情也变得闷闷的。
徐家老爷徐天智看好许行之,许行之是目前相看名单里,条件最好的一个。
人闷了点,家里人员关系简单,也愿意相看。
他没高攀的心思,一步步走得稳当。
许家双亲老弱,兄弟走散,许行之也想娶个厉害的夫郎。
这样他在外读书、任职,才不用时刻记挂。
这年头,两家相看,从有意到见面,再走礼、抬进门,快的很快,慢的又很慢。
赶了巧,许行之要筹备春试,同意相看,却要推迟一阵。
为前程,可以理解。
江知与认识许行之,理智权衡,这人也算良配。
他说不出劝阻的话,也无法鼓励。每回见面,都是让徐诚再缓缓。
事缓则圆。
等一年也好,看看局势会变成什么样。
徐诚似被劝住,有了个许行之吊着爹娘胃口,家里没人催他,那阵的紧迫,一下松懈。
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丰州有元宵灯会,往年会热闹好几条街。
县衙会与民同乐,吩咐中心街区的商户悬挂灯笼。
要弄漂亮点、喜庆点,县里会弄个彩头,发个带官印的“嘉奖书”,评最佳商铺。
除县衙之外,县里大商户比着劲儿较量。像江家,产业都在东区,东区的灯市大半都由江家负责。
为气势不输李家,周边商户一并装点。
今年提早几天,就有掌柜的来问,看怎么个装扮法。
江知与想着,往后几年不一定能热闹,今年就照往年的规格来,不出挑,也不能太差。
黄家比着江家的规格来。李家这头,半天没有动静,到了下午,才有伙计出来,把往年的旧灯笼挂上去。
大家都是旧灯笼新用,谁也别说谁。到晚上亮灯,才是热闹。
元宵节吃元宵,也就是汤圆。
江知与早上起晚了,吃完饭,被谢星珩拉去石磨边,两人一起磨糯米粉,做汤圆。
拿断亲书那天,谢星珩知道汤圆的玄机,这数月里,半个字没有提过。
陈年伤疤,也是难堪事。江知与不愿意被谢星珩知道。
谢星珩今天来了兴致,像是为了过节,一步步的带着他一起做。弄完糯米粉,两人又调馅料。
有黑芝麻馅、花生馅,还做了红豆沙馅。
江知与包汤圆时眼睛红红的。他还以为他不会哭了,可没一会儿,就掉眼泪。
谢星珩没看他,跟他说“我吃过很多口味的汤圆,还有蛋黄味的、水果味的。我们也能包个柿子馅儿的。嗯还能做咸口的,包肉馅的。”
汤圆有多种做法,常见的煮汤圆之外,还能炸、烤,做拔丝汤圆、酒酿汤圆。
江知与酒量不算好,他今天想喝点酒。
谢星珩搓了些小号的汤圆,给他下一酒酿汤圆。
这顿吃完了,江知与的眼泪才算止住。
他惧怕带馅料食物的心结解了。有人会保护他,他不必再怕。
晚上出门看花灯,江知与换好衣服,穿上靴子,系上轻毛做里的小披风,跟夫君手牵手离府。来喜跟他们一起。
家里事物安排妥当,江知与下午就给来喜放假,来喜等到他俩出门,才顺道一起走。
他约了人,一起看花灯。是王管家给他介绍的小哥儿。趁节气人多,他们见见,看合不合适。
谢星珩看他眉眼里笑意牵强,多嘴讲了一句“想要什么,要会自己争取。喜欢谁,要明白心意。如果是纯粹感到丢脸,那就不必。人就一张脸,你的脸在你脸上。”
来喜受教。
两边不同路,夫夫俩先去东区,看自家的花灯,再往城区走。
他们在京城看过中秋灯会,那等盛况之下,小县城的灯会显得寒酸。
两人注意力不在看灯,而是相处的每时每刻。
江知与握着谢星珩的手,感受着从掌心传来的温度。他想,做人总要放弃一些事的。
如果是为了小谢,他愿意留在家里,看好家,让小谢没有后顾之忧。
外界精彩,不如他的小家幸福安康。
谢星珩走在彩灯之间,侧目看灯影在江知与脸上映出不同色彩的游动色块。他想,做人总要有点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