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佑山一边感叹一边说:“报纸上说五殿下,少年胜春风,为吏即神仙,骑马载桂花,香满京城五百里。怜君美少年,况此惬清缘。逸思云山外,闲情花月前。濯濯春秋月,落落美少年。”
“君子怀幽趣,谦恭礼乐才;经心皆识见,书史尽通该。周郎学识,秦郎风度,柳七文章。聊借生绡一幅,与君写尽行藏。”
“是为握瑜怀瑾之人。”
这一大段多少也是带了点私人情绪在里面。
这一大篇幅是之前一期大明日报上写的关于朱瞻墡和朱瞻埈辅助监国的首页报道。
朱瞻墡因为近来繁忙外加林苗将报纸办的不错,自己就没去管,也没时间看最近的几期报纸,没想到居然这样被人夸了一大段。
这一大段要是朱瞻墡自己看到了都得害羞,大明文人是真能夸,而且这一段是秦淮墨客纪振伦写的。
因为他的在报纸上连载的火爆,他现在是名利双收,而且他心中一直记得当初朱瞻墡和他见面的时候对他说的那句:“写得不错。”
对于朱瞻墡那是极其感激,多少有点偶像光环,所以写这夸朱瞻墡的话也是拿笔就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不得不说,这写的是有一套。
这份报纸也是二哥朱瞻埈愤怒的一部分原因,因为报纸上写着两人监国,但是对朱瞻埈的评价仅有:“二殿下英武善断,聪慧机敏。”
感觉像是在敷衍,一对比朱瞻墡的那更明显,就是在敷衍了。
气的朱瞻埈将报纸都撕了,怎么自己这个五弟人人夸。
两人上前行礼,千户拿着象山三个千户所的资料给郑和。
“郑和大人,我这边选出了一千人,三个卫所都有,我们三个千户都想要随您出征,但是象山这边不能无人防守,所以选了两位千户随您出征。”
商量出兵的人选和领兵的人,他们三个千户自然都想随着郑和出征,毕竟能跟着郑和去打一场回来,不说杀多少倭寇海盗,至少回来吹牛逼的本钱是有了。
咱也是跟着郑和厮杀过倭寇的人,这事情至少象山县的县志里面得写吧,搞不好多杀点倭寇还能得赏留名。
陈知县则是陪着朱瞻墡走一走。
陈佑山看着朱瞻墡身边至少跟着一个侍女,一个太监还有两个护卫,这排场可不是一般人,这位朱公子更加确定应该是五殿下了。
作为被外派历练的官员,陈佑山迫不及待的找机会升官回京,如果没有特殊的机会,他们这种没什么门路背景的人,得走好多年并且不能出错误才能升任回京。
十年寒窗谁不是为了高官厚禄,做人上人,出定国良策,写诗文传世。
但是要做这些,他得先回到京城。
现在面前的是监国的五殿下,一个小孩子,心智远超年龄,他得好好表现,这次表现的好了,让五殿下记得自己,但凡五殿下美言几句,顶过自己多年的努力。
他得好好表现自己。
“朱公子,此次肃清海盗倭寇,我虽文人,也愿随军一起出征,但凡我大明男儿戍卫边疆是为己任。”陈佑山义正言辞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