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先锋军为什么选择792毫米口径,其中一条就是因为国内研制生产了这个口径近半个世纪了。要经验有经验,要人才有人才。
自从国内接收了美援开始,国内的军工业开始懈怠了。国内很多会算经济账的大能,已经开始盘算美援弹药比国产货更省钱了。资本向来以利润为导先,军工厂被政府控制,破产谈不上,裁员降薪却可以省费用。在通货膨胀不断攀升的社会中,即便是工资不上涨,也足够让那些工人生活困顿了。
李衡已经去国内三次了,国内的那些大小军工厂和其他民营工厂已经被他拉来了1600多人,其中部分安置在9毫米子弹生产线的工人对于792毫米子弹的生产更熟悉。
现在从事军工的人员已经超过了3万人,已经有足够的人员来启动新生产线。
军工里3万人并不算多,生产被服、罐头的厂子算军工体系的,就连煤矿、炼钢厂和卷烟厂也属于军工体系的。先锋军地盘上几乎所有的工业都打上了军工的烙印,这里本来就没什么工业,完全是先锋军一手建立起来的。
搭建的工业体系越全,新造一条子弹生产线就越容易。即使有些精密设备,也自有美国人的支援,最多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技术上的问题,对792毫米子弹已经产量过亿的美国人来说,也不是问题。就算他们敝帚自珍,电台另一端的德国人也会一个原汁原味的技术答案。现在德国人巴不得用这么简单的问题换得更多的秘密情报。
李衡不会傻乎乎的问那些简单问题,也不会问一些容易暴露己方身份的问题,更多关注材料和工程上的一些机密,这是没有经过蒸汽时代的国人身上的一些短板。
他还会问一些化工上边的问题,这是三人的短板。比如黑索金的成分三人都知道,但怎么大规模生产,就抓瞎了。国内请来的人和南洋的人才对这个也不熟悉,慢慢研究又没时间,多亏了德国人在关键节点的几句话,才使得先锋军现在就可以研制出黑梯炸药了。哪怕产量还刚刚够试验测试用的,生产流程却理顺了。
“我们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是火箭弹。”解决了炸药方面的问题,以及德国人回答的几点推进剂方面的问题,让李衡有了攻克火箭弹的信心,“美国人已经答应了给我们20具巴祖卡火箭筒,这可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对象。”
他们携带来了一具rg7,还有三枚火箭弹。但赵易反对一开始就仿造rg7“现在对付日本人的坦克,根本用不到rg7,反而在我们工业基础薄弱的时候,被敌人学去,用来对付我们。我们手中的底牌不多,不是危急时刻最好不要轻易动用。这个留到二战后甚至五十年代再仿造出来也不晚。”
“老大,你现在让我仿造也仿造不出来啊推进剂和发射药甚至炸药,都是一堆堆的难题,没有人帮着解决,我怎么仿制啊”李衡不断诉苦,却慢慢的以rg2为原型,积攒着相关的技术。
三人对rg2也都熟悉,后世的老40火虽然逐渐淘汰,但在当初全民武装的年代作为一款经典让后人很是熟悉,赵易更是亲手操作过。这款直接移植德国铁拳的苏俄作品,本来就是二战末期的水平,提前两三年出现并不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