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魔法稍微复杂了些。
但如果花足够的时间,还是能分得清层次的。仅仅是剥离出最浅显的一层,也足足耗费了一整天的时间。
就是不知为何,当剥离成功后,晨星女士会露出那么诧异的神色。
不是她让我拆解的吗?完全不明白。结果到了最后,晨星女士她也没告知,她施展的究竟是什么魔法。
“不过那样壮观的景色的确使人向往。”(带着下划线)
多亏了《卢原》这本书,让我对于魔法有了新的理解。虽然并没有搅动脑海里的记忆,但仅是看见近代魔法逐渐敞开的大门,就足以令人欢欣雀跃了。
经过这段时间晨星女士的实践指导,忽然发现这三本字典其实也并不是那么枯燥乏味。当书本里的知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面前,人们才能确实理解这些奥秘的有趣与美丽。
“果然实践与理论结合,才是正确的求知方法。”(圈起来)
就是过程依旧还是比较折磨罢了,毕竟需要记忆的东西数目,实在有些令人畏惧。
对于《卢原》的兴趣还在高涨着,想应该不久后就能研读完这本名作。可是对于剩下的那本,被晨星女士简称为《术数》的《术数,施法的计量工具》,让人很是爱恨交织。
起初翻阅它时,本以为它不过是简单地教会初学者一些施法时,需要注意的术理规则——魔力的消耗,投射的角度之类的。想着对于术数运算也是熟练,可是到近三分之一时,发现完全搞不懂了。
上边出现了四则运算之外的术数运算方法,来解决各种奇奇怪怪的施法问题。
就比如,假设有这样一种自律魔法,它能以极限施法速度来创造同自身一样的自律魔法,问在启动一段时间后维持它的魔力消耗是多少。再比如,假设我们需要同时释放两种不同的魔法,这两者会互相干扰彼此的效能,而这样的干扰又会随时间规律变换,问怎样才能使二者都达到最大效能。再比如,某一大型法阵,需要持续提供魔力维持,而中途需要的魔力量随着运行与功效在发生变化,怎样预先计算共需要的魔力量……
“这些都是简单的了。”(划掉)
这些都是《术数》海量例问里的一粟,它们包括了施法可能需要计算的方方面面,其计算方法也是格外新颖。甚至看着那些奇奇怪怪,却只是用来计算的符号,忽然觉得是否是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呢?
但要是能沉浸下去,“就会更加迷茫”(划了很多下)就会发现这奇妙的逻辑,不亚于任何一本魔法理论。
仅通过计算的方式,居然就能模拟出魔法施展的方方面面——虽然只是理想状况下,这已经相当了不起了!或许这样的术数,也能称之为魔法?
“可是好难理解。”(狠狠划掉)
学习它的过程,能让人觉着思维的升华,可又无时不被打击着。好在习惯了这样的逻辑后,愈发觉得解答的过程清晰无比,有时出神时还会思考是否有更简单的计算方式,偶有发现,就会信心倍增。
另一方面,关于基石魔法也了解了不少。除开个别特例外,它们应该是这个世上最简单的法术了。
先是四元素魔法,滴水术、火舌术、风起术、沉土术。同滴水术一样,都是消耗定量的魔力,将之转化为基本的四元素。不过其他三个魔法的衡量标准,都是按消耗1安瓿魔力能凝聚多大规格的元素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