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2 章 议事(2 / 4)

“哦,朕明白了。”不经意间证实了后世的一个猜想,刘学这也算是意外收获了。他说道:“这次朕出海将东番岛和琉球纳入了大明的疆域,另外还在向安南租借了一万亩土地。这些地方都需要移民,这件事就麻烦几位爱卿多操操心了。”

“陛下开疆拓土乃是不世之功,只是……”孙承宗迟疑了一下继续说道:“只是这些地方都很贫穷,怕是需要朝廷贴补不少的钱啊。”

“开拓之初肯定是需要朝廷贴补一些银钱的,但是朕打算让这些地方的移民实行大农场制度。朕会给他们提供各种耕种的机械,一户耕种百亩,甚至更多的土地,用不了几年这些移民就能给朝廷交赋税了。”说到这里,刘学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于是他继续说道:“要不这样,移民的钱朕来贴补,不过等三年免税期过了之后,这些移民缴纳的赋税要先给朕十年,十年之后的赋税再上交国库可好?”

“这……”孙承宗和徐光启都迟疑了。如果按照刘学说的做,那么朝廷只需要组织一下移民即可,根本不用户部支出多少银钱,十三年后朝廷就能拿到移民的赋税,但是……

孙承宗和徐光启,以及施凤来几人都看向了刘学,他们可是知道当今皇帝是很会赚钱的。这次出海,刘学从东番岛的大员,安南的升龙城、费福港和倭国的鹿儿岛获得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各种货物。其中金银财宝当然是入了皇帝的內帑,而货物则都交给了玉贵妃张黛玉的娘家。张阿光给所有的货物都估了值,然后刘学从中拿出一成给张家做变卖货物的辛苦费,又从中拿出三成给了户部,以堵住朝堂众大臣的嘴。要知道刘学离开的时候,官员们可是不咋同意的,况且刘学说是去天津卫,哪成想到了天津卫他就出海了,而且一去就是近一个月的时间,朝中大臣们也跟着担心了一个月。

以皇帝的性格和做事风格他是不会吃亏的,那也就代表着他提出的这个办法是肯定赚钱的。

所以,“陛下,这事就不劳烦陛下了,虽然现在国库比较紧张,但是移民这本就是朝廷的事情,由户部出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事回头臣就和户部郭尚书谈一下,争取尽快拨银移民。”孙承宗当了大半辈子的官,眼光不是一般的犀利,虽然不太懂经商,但皇帝懂啊,皇帝要自己出钱进行移民,那哪行啊?更何况皇帝还说要给移民提供农用机械了,这肯定是不赔的啊。

至于农用机械……牛家庄耕种冬小麦的时候,孙承宗和朝廷中许多官员可是亲自到场,亲眼看到了牛家庄村民是如何耕种的。现代化的耕种场景对官员们的冲击可是很大的,那个场景他们终生难忘。

耕地速度快也就不说了,关键是耕的还深,耕出来的地还平坦,平坦的就跟镜子似的,在这样的土地上种庄稼心情都会舒畅许多。

深耕后的土地,加上刘学提供的小麦种子,再加上刘学提供的一种叫做化肥的肥料,再再加上新修的水利设施的加持,明年小麦的产量会有多少?官员们想想心里就觉得一阵火热。

大明是个农耕国家,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吃饭一直是困扰大明的最根本的问题。今年牛家庄的小麦产量就已经达到了六百斤,明年呢?七百斤,还是八百斤?如果真的达到这个产量,那么种一亩小麦就够一个人一年的口粮,如果将之推广到全大明,那结果真的不敢想象。

内阁大臣们想象着在大明全国推广机械种植后的景象,但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刘学所在现代社会的华国都还没实现农业的全面机械化,这大明自然就更加不可能了。不过,小范围实现还是有可能的,比如新增加的土地中租借安南的一万亩土地和东番岛的土地,这两处地方是试验机械化比较理想的地方。

内阁大臣们离开后,刘学回到懋德殿,去看了看儿子,完了他便回自己的房间打开电脑写了。现在白天的懋德殿有些冷清张黛玉和田秀英都出去工作了,翠柳和袁文芳在养胎,周玉凤则在坐月子,能陪着刘学的也就剩下郑雪怡了。然而,由于郑雪怡太仰慕汉文化了,所以自打来到京师后,她就一直在国子监做旁听生。由此,只剩下孤家寡人的刘学一个人写了。

到了晚间,上班的回来了,学习的也回来了,大家一起吃了顿晚饭。吃饭的时候,张黛玉和田秀英看刘学的眼神都不太一样,火辣辣的,直勾勾的。

“你们这么看着朕做什么?”被张黛玉和田秀英两个人看毛了,刘学问道。

“陛下。”田秀英幽怨的看着刘学说道:“陛下,臣妾也想怀孕,也想给陛下生个皇子或者公主。”

最新小说: ben10:我不想当英雄 神灯助我玩转大唐 三国:自闭少年的崛起之路 荒村物语 朱元璋传奇之元末风云 神话探迷 开局大汉陈留王,统子哥快带我飞 我的大怨种蛇夫又撒娇了 逐鹿从战国开始 道法加一,我于人间已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