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一战,李承宗缴获甚多,金银财宝什么的就不说了,这最让李承宗高兴地就是跟随宇文化及北上的那数万大隋王朝工部还有少府统辖的数万能工巧匠,麻蛋,这些可是无价之宝啊,李承宗在刚一进入聊城,就把原来的工部尚书何稠叫来,让他协助自己收服这数万能工巧匠。
说道这何稠,可是有的说道,这位何稠是北周至唐初历史上有名的工艺家、建筑家。李承宗之前就听杨蓉说过,大隋有三大工匠堪比鲁班,一是建造赵州桥的李春,二是督建洛阳城的宇文凯,而能与这两位大匠相提并论的就是这位何稠,据杨蓉所说何稠从小就非常聪明伶俐,十来岁的时候因战乱,随叔叔何妥之来到长安。
到隋文帝杨坚作北周丞相时,召他为补参军,同时掌管细作署,开皇初期,隋文帝老杨同志授予他都督职位,后升迁为御府监,历太府丞。何稠常常广泛地阅览古图,认识许多以前的器物。他还钻研新技术,研发了绿色瓷器,要不是李承宗这个不要脸的穿越客剽窃搞出来了骨瓷,人家何稠的绿瓷在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王者之瓷…….
何稠在独孤皇后去世时参与经办了文献皇后的后事,因办事认真得到文帝信任,后来到文帝临终前把何稠叫到跟前说:“以前你把文献皇后的后事办的很好,现在我也快死了,你也要好好办事。”
随后他又召见当时还是太子的杨二,用手摩挲着杨二的脖子,说:“何稠此人做事很用心,我已经把后事托付给他,你行事应当和他多商量。”可见,文帝对何稠是非常信任的!
杨二即位后,何稠又成了杨二比较信任的大臣之一。大业八年(612年),杨二出征高丽时,大军遇到辽水阻路,杨二命何稠在辽水上造桥,结果两天就建成了浮桥。他还设计制造了“行殿”及“**城”,一夜之间竟在前线合成一座周围八里、高十仞的大城,四隅有阙楼,四面有观楼,城上布列甲士,立仗建旗。第二天早上高句丽人见到平地起城,甚是惊奇以为是神功助力隋军。
何稠除了征战中为杨二造桥筑城,还在太平时为杨二造过淫.车。李承宗听杨蓉说过,何稠曾费尽心思,造出一乘御女车,献给自己那个便宜老丈人杨二。杨二甚是欣喜,赏赐何稠千金,稠入内叩谢,后与同僚谈及此车,自夸自己的技艺已是天下无双。
可有好事者听说后,找到何稠冷笑着对他说:“一车只容一人,尚不能算作佳器,况天子日居迷楼,正嫌楼中不能乘辇,到处须要步行,君何不续造一车,即便御女,又便登高,那才算是心灵手敏呢。”
何稠被那人一激,默然归家,日夜构思,多日后果真又造出一乘转关车,几经拆造,始得告成。献于杨二后,当即测试,一经推动,果然可上可下,登楼入阁,如行平地。杨二还为此车取名为任意车,何稠因此被封为“紫金光禄大夫”。
江都兵变之后,宇文化及杀害杨二,任命何稠为工部尚书。李承宗打进聊城诛杀了宇文化及一家,何稠又跟随了小李同志,等见到何稠的时候,李承宗有些感慨,这位大匠,历经北周、隋朝两代,可谓阅历丰富,但在隋文帝时,他发挥的正面作用比较大,到了杨二时,他则既做了很多有积极意义的器物,也做了一些讨好杨二的***,真是跟什么人琢磨什么事啊!
李承宗有自己的驭下之道,他在狠狠地敲打了何稠一番之后,就给了一个大甜枣,那就是在他的汉国不仅不歧视这些匠人,反而有着优渥的地位和待遇,何稠作为匠人的代表哪能不感恩戴德,在他的协助之下,几万能工巧匠都打起包囊跟着汉王来到了汉国最重要的军工基地淄川。
李承宗之所以把自己的军工基地放在淄川是有原因的,在这中古时代,打仗打的就是谁家铁多,而淄川恰恰有着一座可以露天开采的黑旺铁矿,离铁矿不远处的岭子煤矿也埋藏较浅,再加上这时候的淄河水量很是丰沛,所以李承宗在拿下青州之后,立刻挥师西进夺取了临淄,淄川等地,并把自己的军工基地设在这儿。
“殿下,你给我们提供的那个火枪的图纸,我们试着造了,你看您是不是.......”何稠作为汉国的工部尚书兼军械局局座,他一边给李承宗汇报工作,一边不着痕迹表功,自己的这个君王的确是天纵之才,竟然能设计出这样结构精巧的武器......
李承宗一愣,马上又乐了,“造出来了???好,我这就去靶场,看看这枪咋样.......”
能来到靶场,李承宗接过侍从递过来的那把火枪,嘿,这就是想要的高仿褐贝斯啊,没错,这把火枪就是仿制的那把跟着大英海军东征西讨一百五十年的褐贝斯1722火枪,李承宗熟练的拿起火枪,塞入铅弹,用通条捣实,然后瞄准前面的靶子,扣动扳机,“砰......”一声枪响,命中枪靶......
“真是一把好枪.......”李承宗不由得称赞了一句,然后对何稠还有在场的工匠们说道,“你们做的不错,我会给与你们相应的嘉奖!!”何稠何工匠都高兴起来,在汉国,嘉奖那就意味着升官和发财,哪能不乐意啊?
不过李承宗在查看几把枪还有问了产量之后,他眉头皱了起来,这几把枪都很不错,制作的很是精巧,但问题就出在这里,这几把枪是军械局的大匠师傅们精心打造的工艺品,而不是李承宗想要的军用制式装备,连通用性都保证不了,再加上那个一个月就这这么一两把的产量,咋能满足得了李承宗的胃口?
李承宗的心思并不是异想天开,近代欧洲列强的教训摆在那里,如果军备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粗放体制下的武器装备就其战场表现而言完全是布朗运动,张三团装备了朱老六牌火枪,李四团装备了王老五牌火枪,王麻团装备了触手怪牌...
总之,这不单单只是隐患的问题,如果不能在最大限度上统一形制,就不能在统一质量监控的标准,不能统一质量标准就无法集中生产,无法集中生产就难以将监控落实到位,质量监控不到位就容易产生次品,产生次品就会......在扣动扳机之后听到一声‘砰’当然是最正常的结果,但你绝对不会喜欢‘嘭!哎呦!’然后看到一截大拇指在你眼前飞过(很可能是你自己的!)而且你有理由相信军队的官僚们会像忽视武器质量一样忽视掉你的伤残补偿。
你认为这是在开玩笑?绝对不是!英国内战期间,一些做工低劣的滑膛枪害惨了射手。曾经有英军的军官这样写道,“我们埋掉的手指比埋掉的尸体还要多...”
而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引入完善的质量监控与统一工艺(不是方便面!)...专有名词曰,那就是标准化生产!
“看来必须向老祖宗学习了!!!”李承宗想到这里,立刻想起自己前世观看的那部名叫《沉默的军团》的纪录片,没错,玩标准化,咱们华夏人才是老祖宗,“标准化,流水线,哼哼......”
李承宗把自己想法跟何稠,还有工匠们一说,这些能工巧匠都聪明得很,很快他们就做出来了成绩,基本上合格的火枪开始小批量装备汉军,不过由于这种火枪因为需要铜制零件,偏偏华夏是个缺铜的地儿,所以一时半会没办法实现全军火器化,没奈何李承宗只好学着大板鸭搞了一套七世纪的“西班牙大方阵”...................
ps:作者菌在这里唠叨几句,也许有人觉得在七世纪制作一把燧发枪是一个不可能的事儿,那作者菌要说这就有些小瞧咱们华夏的能工巧匠了,早在春秋时期鲁班和墨子他们这些大匠就有惊世骇俗的能翱天际三天而不坠落的木鸟,有这样的能工巧匠,再加上猪脚提供的图纸,再说了褐贝斯1722诞生的年代,大不列颠也没有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它的也不过是几个手工作坊。还有就是既然是穿越YY,不领先对手N代,那还穿越个毛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