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名叫陈群,贵市人,做建筑生意,接过许多当地政府的项目工程,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产业,在这里市区的一座商场买了一整层的商铺,保守估值十个亿以上,起初江五旗只知道他在资金上有一定的需求,江五旗问他需要多少金额,他说越多越好,五千万也不嫌多,江五旗以为自己遇上了一个捣糨糊的,但当陈群把产证照片和自己名下的公司营业执照照片发来的时候他就傻眼了,再与客户交谈时一下子就处在了心理上的劣势。
“他要五千万?”,
许哲问道。
江五旗肯定的道:“是的,五千万还不够,他说越多越好”,
“要这笔钱拿来做什么?”,
“他说接了好几个项目,手里钱不够”,
说到这里许哲便有些质疑,要说陈群名下的公司要融资,需要这么多钱,可信度倒是高一些,接下了项目手里的资金却不够,这么大的资金缺口要靠贷款就很可疑了,但无论怎样猜测却也排除不掉这样的可能性。
“对了,他说眼下就急需要一笔钱还前面的款,因为他之前做项目的款项还被上面压着,做工程的经常会出现这种问题,所以他想找一个可以长期合作的伙伴”,江五旗道。
这倒是让许哲有些心动,他道:“先把他约到公司来,见了面才知道这些信息有几分可信”,
通过电话或网络平台得到的信息准确性并不那么令人信服,未必是客户有心说谎,而是客户对自己的评判标注与银行及机构对他们的评判标准并不相同,有的客户有一丁点的资产就对自己信心十足,认为贷款是一件小事,银行得要求着他们,但事实上在银行和机构眼里这样的客户多如牛毛,根本可有可无,也有的客户只是普通的中高层管理,但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在银行眼里他们也是愿意合作的优质客户。是以无论怎样总要见了面才知道彼此的认知是否相同。
江五旗业务上的经验丰富,当然知道把客户约到公司见面乃是成交的第一步,对他来说这是小事,但这个客户身价太高了,高到他心里发怂,他在电话里支吾道:“...许哥,还是你约他比较稳妥一点,我怕...我经验不足......”,
“不是经验不足的是,是你第一次面对大客户,心里对这笔业务很重视,太多重视的时候心里就紧张,再面对客户就觉得低人一等”,许哲一语点破的他的心思。
江五旗有些心虚的“恩”了一声。
“不用紧张,这是你第一个遇到的大客户,但不见得是最后一关,不可能每次都要别人来帮你,这个坎你总要过;我们与客户是合作关系,没有谁要求着谁,摆正心态。职位上也可以随便说,业务员、主管、经理随便说,没有人会拆穿你”,
江五旗心知许哲都手把手教他细节上的东西了,约客户这件事就只能自己做了,只能点了点头道:“许哥,我知道了”,
“恩,确定了时间后提前跟我说”,
许哲挂了电话后便继续和刘国强等人喝酒,谈渠道间进一步合作的事,希望瀛海能够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开辟垫资业务,作为资深的从业人员,刘国强对垫资过桥业务自然不会不知,当下就这个话题展开了深聊。
江五旗挂了电话后心里十分忐忑,喝了碗里的粥,把酝酿好的话术写在纸上牢牢的背下来后才拨通了陈群的电话。
“喂,陈总你好,我是小江...不好意思啊,这么晚了还打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