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韶关距离我崖山,不过**百里,原来应该我们有不少胆铜。
但是因为战事频仍,伪元有意劫掠,加之我们原来备战备荒,除了银子,也多用铜钱从民间购买,尤其是地下运送,多需要好钱,胆铜十之**,倒是用于铸钱了,所留粗铜居多,杂质太多,上人精铸神器,必然要求纯洁无瑕,恐怕耽误了上人的安排。”
宋庆开口道:“铜大匠,你切不需要慌忙,这玄义号上,所留的铜,本是太后所赐,倒是精铜,只是不多罢了,若是上人要百斤、千斤,那是暂时没有的,若是几斤、几十斤,能够腾出一些来。这些是留着做宫中器物的。”
林夕长出一口气:“铜大匠所虑者,极是,我倒忘了,我们那里这些材质,比现在都要纯净的多,既然有湿法炼铜,你们最好拿那些置换下来的铜粉。否则杂质影响效果很大,产出电力也不足。”
铜大匠说:
“谢上人栽培。
与此类似的,还有倭铅的问题。”
林夕问:“倭铅怎么了?”
铜大匠说:
“职部对于上人熟知倭铅,十分敬服。
我们铜匠做所传,倭铅最早见于五代时的《宝藏论》,其中写到倭铅可勾金,
贵州赫章县志上即有妈姑地区在五代后汉高祖天福年间(公元947年)开始炼锌的记载。
《管子·地数篇》也记载——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铅者,其下有银,此处之铅常常与倭铅在一处。(注:铅锌矿)。
我们也都会试验,将铜与倭铅加热合炼,可以得到黄铜,极类黄金,有时候叫做倭金、伪金。
黄铜之说于西汉东方朔所撰的《申异经·中荒经》,西北有宫,黄铜为墙,题日地皇之宫。《新唐书·食货志》又有'青铜“、“黄铜“的称谓,分别指矿石颜色和冶炼产品,坑有殊名,山多众朴。
故而朝廷严禁民间使用倭铅。当然提炼倭铅也只能朝廷。
不过私铸铜钱获利丰厚,实际难以尽禁绝。
朝廷铸铜钱,要想用铜少一些,就要多加些倭铅,使用倭铅与铜的比例,在一成五到四成之间,可见获利丰厚。
有人以为倭铅是铅,此大谬矣,故而私铸铜钱着,必然出自大匠,有大匠者,必出于公候权臣,事实上,如果提炼了倭铅,再想和铜炼成黄铜,也是不可得,因为用倭铅与铜合炼之时,铜还没有融化,则倭铅已经飞没有了,且有爆炸之虞,所以需要倭铅矿粉,木炭,与铜一同合炉混合炼制。
书中所记录之法,使用炉甘石熬炼而成。
山西太行山一带,而荆、衡为次之。
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封裹泥固,等待渐渐干透才行,要不然用火一烧开裂,后果不可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