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做了皇帝便一切顺利,刘贺舒服地躺在君榻上,一边催促安乐道:”卿让千秋弹劾任弘大不敬的奏疏,怎么还没送到朕的御案上?”
“奏疏要先送到两府,再交给尚书台过目,拟定批文,最后呈至陛下面前,陛下觉得可以就批阅‘可’,觉得不行就重新发回去令他们重拟。”
安乐笑道:“任弘竟敢缺席陛下的登基大典,谁也救不了他,再加上他与霍氏交恶已久,霍夫人深恨之,尚书台那边也不会保他。”
可一直等到下午,那弹劾任弘的奏疏都不见踪影,刘贺觉得不对,让安乐去问问大将军和尚书令,唯恐别人不知道是自己安排人弹劾的任弘,但安乐却只带了个传话的中黄门弘恭回来。
弘恭低眉顺眼,心里却将新天子和英明睿智却足够隐忍的大行皇帝比较了一番,只暗暗感慨一代不如一代。
“敢告于陛下,那份弹劾奏疏,被大将军留在尚书台了。”
“留在尚书台了?”刘贺有些发怔,直到弘恭告诉他未央宫的规矩是,所有奏疏都要一式两份,大将军可以开启副封,若觉得事情小,就不必请示皇帝,于是正副一同屏去不奏。
安乐替刘贺斥骂弘恭:“任弘缺席天子的登基大典,这也是小事!?”
弘恭稽首,表情却很无奈:“西安侯在前几日就向光禄勋取急告归,光禄勋禀于大将军,准其谒归三日,故而缺席。大汉有律,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西安侯之妻产子,情有可原,不必追究。”
他又道:“尚书令说,其实没来的也不止西安侯,诸侯皆得竹符使者之命,未曾入朝,二千石忙于治事者,也大不必入宫。”
有急事时向上级申请请假,这是秦朝时就有的制度了,汉高祖刘邦为亭长时,便常告归种田——实际上老刘八成是招朋引伴喝酒去了,田里的事丢给吕后忙碌。
准假,这确实是领导的权力,总不可能每张假条都要皇帝亲自批示吧?那天因各种事没来的人多了去,追究了任弘,其他人是否也要责罚呢?
听了尚书台的回复后,刘贺有些发懵,大汉权力运转的规则,和他想象中皇帝一言九鼎,想杀谁就杀谁全然不同,只在弘恭告退后喃喃道:
“任弘逼死了将朕养大的善,又不敬于朕啊。”
“难道就这么算了?”
……
“当然不能就这么算了。”
尚冠里中,再次听到杨恽的通风报信后,任弘心中暗道。
他之所以有恃无恐翘了即位大典,自然是得了霍光默许的,虽然是事出巧合,任弘主动提出,但霍光那边,恐怕也是顺水推舟,对新天子的试探仍在继续。
刘贺这次指示手下人弹劾他,大概率是安乐进谗言外加想要报复一时冲动,可在霍氏那,却会被品出不同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