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请翻页)
也是绝无仅有之事,可见魏国之疯狂,其攻楚之决心。
要知道魏国常备兵力总共也就维持在百来万左右,这次攻楚就动用了差不多一百万,可谓是举倾国之兵。
当然,魏国也不可能把全国的大军都调来攻楚了,毕竟北边还有国力毫不逊色于其的赵国,西边还有稍弱的凉国,凉国虽是其盟友,可国之势,又怎知今日之盟友不会成为明日之敌人?所以魏国不可能对赵凉两国毫无防备。
国内各处还留有不少精锐大军驻防,所以这百万大军其中有不少都是征调的新兵和民夫,也就是说魏国可以称之为精锐的大军可能也就在六十万左右,其他人的作用可能就是干干体力活,来壮壮声势。
当然,要是魏军真能一路势如破竹,他们还有另个作用,就是驻防,真正要他们上战场与敌火拼还是不太可能的。
毕竟他们溃败事小,要是影响到了精锐大军的士气,可就堪忧了,于局势大不利,傻子才会派遣他们上前对敌。
相对来说,楚国派遣的军队要少上一些,襄州一线总计四十万大军,之所以会有这么多,还是因为其中除了十五万秦军之外,其余都是来对抗凉国的,但是由于凉国过早的败退,倒是让他们腾出了手,可以用来对付魏国大军了。
至于另外五万秦军是万万不可轻动的,不然襄州可就空虚了,若是凉国趁机撕毁议和协议,大军直下,后果不堪设想。
凉国虽有赵国之祸,被赵国打的节节败退,疲于防守,但是依旧不可小觑,不能把一切交给天意,对他毫无防备。
而淮南一线则只有三十多万大军,不过其中有驻防京师的十二营士卒,总计二十四万大军,这可是天子亲卫,如同秦军一般,是楚国最为精锐的士卒,再加上十多万各地调来的援军,守土自是不在话下。
而且京城外还有天子亲卫十六营大军中的其中四营驻守,总计八万精锐大军,还可以随时驰援。
楚皇亲卫一共有十六营,三十二万大军,都是在全国各地甄选的精锐,平日里驻防于京师,用以威慑各地诸将,让他们不敢生异心。
从楚国所用之兵力不难看出来,面对魏国以倾国之力来犯,楚国的策略是防守,在防守中寻找战机,亦或是拖到魏国主动撤军。
楚国虽然富庶,常备大军也不必魏国常备大军少,但是显然,楚皇不想因为这一战而劳民伤财,除了各地驻防的大军之外,把能调遣的也差不多都调到了前线,没有征调新兵和民夫。
这可能与他志在天下有关。
因为若是这一战便把国打空了,就又要花费数年乃至数十年积蓄国力,那想要一统天下将会变得遥遥无期。
就像秦赵长平之战一般,秦国虽然大胜,但统一天下依旧用了几十年,固然有决策失误,但又岂能忽视因为这一战致国家空虚,这个最根本的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