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停下,苏凤偏了偏头,问道:“到了吗?”
马车外传来田四喜的声音道:“夫人,到了。”
薛瑶扶着苏凤好奇的打量着眼前这座高大的府门,宽广的院墙。
府门门楣上,高悬一块匾额,上书四个大字“观国公邸”。
大门两侧陈列着门戟、上马石。
看到门口一辆马车停下来,康伯掸了掸袍袖,气度沉凝地看着苏凤,上前躬身施礼:“见过郎君!”
康伯自然看出苏凤与薛瑶是女儿身,不过他也同样没有点破。
苏凤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某要见杨老令公!”
康伯点了点头,沉吟道:“我家阿郎……”
苏凤从手中拿出一枚玉扣,递到康伯手中说道:“你把这个交给他,他一定会见我的!”
康伯躬身道:“贵人稍等!”
……
杨恭仁作为正二品官员,他不必天天早朝,所谓的早朝,其实唐朝朝参日,唐朝规定,以三品以下官员(不含三品)每个逢一五朝参,如果是三品以上(含三品)则需要一、五、九朝参。
还有一群倒霉蛋,就是位置比较重要的官员,理论上每天都要朝参。
杨恭仁作为二品官员,又是雍州牧(相当于后世京城书记)却不用每天朝参。他当然,他也不会每天闲着,而是在学舍教授门下子弟进学。
弘农杨氏也是经学世家,以其祖杨震号“关西孔子”,而杨氏的家学,也被人们称为关学。
随着一阵悠扬的琴声中,精神矍铄的杨恭仁,身披麻衣,坐在上首讲学。
下首几十名白衣如雪的士子,手握书卷,跪坐静听。
杨恭仁语速缓慢,吐字清晰:”何以进学啊?子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名士子抬起头,恭敬地问道:“老师,修、齐、治、平,从古至今都是世人的理想。然则历朝历代,曲解圣人之意者比比皆是。究竟何为修身?何为齐家?何为治国?何为平天下?还请老师解惑。”
杨恭仁淡淡一笑:“道家出世,独善其身。儒学入世,兼济天下。圣人经史,读之可以明智,读之可以修心,读之可以治国,读之可以理政。我辈治学,岂为寻章摘句?你们既叫我一声老师,我就送你们十一个字,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就在这时,脚步声响起。
杨恭仁的眉头微微皱起,他有些不悦。平时授课,严禁任何人打扰,哪怕是李世民来了,也要在门外等着,等到他授课完毕。可别说,李世民还真吃这一套,前一段时间他来到杨恭仁府上,杨恭仁让他等了一个半时辰,李世民足足喝了五碗茶汤。
就连众学生都替杨恭仁捏一把汗,生怕李世民杀性大起,屠了杨门一门。可是,结果却是臣忠君贤,把酒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