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有一所小学堂的人数多了。
天气越来越热,又没有空调,在教室里上课是非常痛苦的煎熬。李婉宁看着学生们汗流浃背,于心不忍,就让六斤准备酒水,犒劳教师们,而她则带着众孩子在城管大队院里子玩。
这些年龄不大的熊孩子们,都玩疯了,爬树的爬树,下湖逮鱼的逮鱼,根本就不用教,他们玩得不亦乐呼。
这年头普通人家想买点肉吃实在太难了,很多人一辈子只买过一两回肉甚至没有买过一回肉,想吃肉就只好自己动脑筋,到田里抓只田鼠或者抓条泥鳅,凑合着解解馋。
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就跟着家人干这活,业务熟得很,一抓一个准。
有的孩子在池塘里捉鱼,有的挖泥鳅,也有的逮黄鳝。
看来每一个熊孩子都有一颗贪玩的心,不贪玩的孩子是不正常的孩子。
就在这时,一名虎头虎脑的孩子跳下树,猫头腰寻找着什么。六斤轻手轻脚的跟在后面,一脸紧张。
这时,草丛里露出一截尾巴,六斤还没有反应过来,那个孩子已经闪电般出手,一下子就抓住了那条尾巴,将它提了起来,欢声叫:“哈哈,大丰收啊!这家伙可顶了几十条泥鳅了!”
李婉宁呆滞的看着一条长达五尺有余的、几乎比她的手臂还粗的蛇,在孩子手里奋力的扭动着身体,整个人都僵在那里了。
那名孩子一把抓住蛇的头,大咧咧的对六斤说:“娘子你就放心吧,它没有毒的,而且很肥,可以煮汤……”
话还没说完,李婉宁已经反应过来了,发出一声惨叫:“蛇!蛇啊!”
那条可恶的蛇很配合的朝她吐出红色的信子,吓得她往后蹦出好几尺,捂着脸一路哭喊着朝杨天保冲去。
那名孩子急忙解释道:“不用怕,别怕,这蛇伤不了人的!”
他掐着他的战利品的三寸去追李婉宁,他越追,李婉宁就跑得越快,都连滚带爬了。毫无形象。不光是李婉宁,当看清楚那个孩子手里那条蛇之后,连苏音音、六斤也尖叫起来,河滩上鸡飞狗跳。
杨天保上前,一把搂住李婉宁,一边对孩子道:“拿来!”
“不给!”孩子倔强的将蛇背在身后道:“这是我抓的,我的……”
杨天保看着这一幕,无奈的说:“得,这一天下来,这些孩子就该玩疯了,到时候可没法管了。”
李婉宁摇摇头笑:“不至于啦,他们听话得很。我倒是觉得时常带他们出去玩玩对他们有好处。”
杨天保越发的无奈:“反正不管对不对,你都是向着他们……”
杨天保好不容易扯掉了缠在李婉宁身上的熊孩子,让孩子们排队,在各自的班长的带领下朝食堂进发。
李婉宁指着满地的鱼篓道:“这是孩子们的成果,你不要浪费!”
杨天保伸头一看,这些鱼篓里的鲤鱼都有四五斤重,个个长得肥大。唐朝笔记《酉阳杂俎》明确记载: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鲤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意思是说:唐王朝国姓为李,所以老百姓不能吃鲤鱼,如果不小心从水里打了上来,要赶紧喊几声赤鲤公,然后放生。谁敢贩卖鲤鱼,被官府抓住打六十大板。
不过,法律归法律,一道律法毕竟管不住全国人的手和嘴,人们想吃还是照样吃,这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多有记载,而且是吃法各异。
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诗中吃的是生鱼片。
白居易《舟行江州路上作》:“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饱食起婆娑,盥漱秋江水。平生沧浪意,一旦来游此。何况不失家,舟中载妻子。”诗中喝的是鲤鱼汤。
权德舆《酬陆三十二参浙东见寄》:“骢马别已久,鲤鱼来自烹。殷勤故人意,怊怅中林情。茫茫重江外,杳杳一枝琼。搔首望良觌,为君华发生。”诗中吃的是清炖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