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所以加上“不得朕的命令,你也不得撤兵”这一条,除了敲打钟山王之外,他还打着“以江浦县城为桥头堡,继续往北攻占地盘”的主意。
不过,这要看燕人西路大军行军的速度,若他们来得快,那就死守江浦县城,不再继续扩张地盘。
若西路大军来得不是那么快的话这就是加强京城防护圈的机会。
“老臣领命”
钟山王大抵也猜到了陈皇的帝王心术,只得心里叹口气,拱手接下陈皇之命。
“事不宜迟,钟山皇叔,你这就去领兵渡江吧”
“是,老臣告退”
钟山王再次微叹一口气,转身离开大殿,下去调兵遣将,准备接下来的渡江及攻城之战。
钟山王离开后,本次朝会就告一段落。
陈皇挥手宣布退朝,携了尤贵妃快步离去。
文武大臣们,心事重重,也不再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只拱了拱手,然后各自快步离宫,坐上自己的马车,以最快速度往家里赶。
事态已经非常严重,燕人的势力,都已延伸到长江对面的江浦县城了。
虽说燕人的西路大军,还在赶来的路上,江浦县城中,最多就只有清流侯的三万人马。
这对钟山王,及其率领的十万精兵来说,完全是小菜一碟。
但是,局势风云变幻,明日之事,谁又能说得准呢
岂不知,昨日朝会,众臣听到的消息,还是“燕人没有任何异动”呢。
但在刚才的朝会上,他们听见的,却是燕人的势力已经延伸到江浦县城的消息。
为今之计,他们这些文武大臣们,只想早点回到府中,连夜做准备
国相大人李忠,回到国相府后,神清激动,抛开府中摸不着头脑的仆从等,径直推开书房之门,再推开一个书架,露出一个黑黝黝的洞口,他定了定神,端了个烛台,举步走进。
金陵王,兀自义愤填膺。他灰溜溜且匆忙的赶回金陵王府,急命人去唤他那亲弟弟会稽王,还有府中谋士陈东义,前来客厅议事。
但最后只有陈东义到了,会稽王却是不见人影儿
御林右卫大将军韩清山,从朝堂上下来后,先到京城的西段城墙上巡视一番。
因御林右卫,驻防的就是京城西段城墙,从通济门,到正阳门,到朝阳门,再到太平门,这一段城墙,都是韩清山的辖区。
待巡视一遍,天色微明,韩清山回府,稍事休息,他换了身便衣,从府邸后门出,在城中东转西转。
此时,天色已然大亮,街上店铺相继开门。
似是无意,韩清山又走进那间茶楼
半个时辰后,金陵王府中的谋士陈东义,也晃晃悠悠来到此处,被一个伙计带着,不知道去了哪里。
再说祝修远。
他自皇城承天门出来后,那言大山立即就迎了上来。
言大山提高了警惕,目光如炬,四处张望打量,但凡路过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他都要盯着人家看上好几眼。
“恩公”
“大山,不用太紧张,放松一些,你这样反倒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言大山这过度警惕的反应,祝修远看了,非但没有感受到那种紧张,反而还觉得好笑。
于是祝修远笑着拍了拍他那厚实的肩膀,调侃他一句,缓和一些气氛。
“恩公,倒是属下着相了。”
言大山深吸一口气,逐渐放松身体。
“通知到岳父大人他们了”祝修远举步往马车走去。
“恩公,都通知到了,老爷及恩母他们,已在连夜开始做准备。”言大山立即跟上。
“很好,我们也快些回去吧。”
祝修远不再多说,登上马车,以最快的速度往江城伯府赶。
祝修远回去后,果然见董诚他们已在行动,整个府邸中,都灯火通明。
他们开了个“碰头会”,交流了意见,然后各自去忙碌。
府中的安排,由董诚和董漱玉全权安排,“碰头会”开完后,祝修远不顾夜色,带了言大山及一众家将,拿着陈皇给他的令牌,又一次出府,直奔聚贤门而去。
聚贤门是京城最南端的一座城门。
但凡要去城南十里的神雷军大营,必然要通过此门。
有陈皇的令牌,那守门的御林卫校尉不敢怠慢,急令打开城门,放祝修远一行人出城。
出得城门,祝修远带着人,直奔十里开外的神雷军大营。
擂鼓聚将,在那中军大帐中,祝修远将方才朝会上得来的消息一一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