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见寇季拿着一本书沉默的站在那儿,忍不住伸长了脖子瞧了过来。
寇季随手将书塞进了自己怀里,瞥了陈琳一眼淡淡的道:“一本上彩的春宫册,你要的话,回头我让包拯也送你一本。”
陈琳听到此话,气的直瞪眼,“你在羞辱咱家?!”
陈琳又不傻,自然知道包拯送给寇季的不是什么春宫册。
毕竟,寇季不好美色,在汴京城里是出了名的。
他要是真喜欢这种东西,直接招一群女子入府演一场都行,根本不需要什么春宫册。
包拯那厮此前跟赵絮有过一段时间的亲密接触。
赵祯以为赵絮看上了包拯,还暗中派遣陈琳查探了一番包拯的底细。
所以陈琳也知道包拯不是什么好色之徒。
所以,包拯送给寇季的,必然不是什么春宫册。
寇季故意拿春宫册挤兑他一个太监,明显是在羞辱他。
寇季在陈琳气急败坏的神情中,淡淡的道:“既然知道不是春宫册,我又不愿意给你看,那自然是秘密的东西。
秘密的东西,你打听的那么清楚干嘛?”
陈琳恼怒道:“大宋朝,就没有咱家不能知道的秘密。”
寇季缓缓挑起了眉头,看向了陈琳。
陈琳一愣,脸色微微一白,低声道:“咱家失言了,咱家回京以后自会向官家请罪。”
寇季瞥了陈琳一眼,没有再搭理他。
陈琳刚才那句话,可是处在逾越和作死之间。
即便是他可以狐假虎威,借着赵祯的权柄,藐视天下其他人。
但有一个人他没办法藐视,那就是他威风的根源。
在赵祯面前,他永远只是一个仆人。
他一句‘大宋朝没有咱家不能知道的秘密’,那把赵祯放哪儿?
赵祯所有的秘密你都要知道,那你是不是该死了?
虽然赵祯现在对陈琳而言没有秘密,但不代表以后没有。
寇季丢下了陈琳,迈步上了山头,回到了自己窑洞前的院子,撇了一眼不远处正指示着将士们给自己挖窑洞的种世衡,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进入到了自己的窑洞。
窑洞的筑造成本不高,加上拥有冬暖夏凉的功效,北方的许多百姓都很喜欢用它。
如今大军反正闲着,弄一两个窑洞,取代那御寒比较低的帐篷,刚刚好。
寇季有预感,不久以后,自己恐怕会多出很多邻居。
在他们离开此处的时候,此处恐怕会多出许多窑洞。
寇季没有闲心去搭理此事,他回到了自己的窑洞里以后,拿出了包拯给的《桃花源》,仔细的翻阅了起来。
寇季在后世的时候,对哲学、对教育学、对政治学其实没什么兴趣。
所以《理想国》这本书,他只是随意的翻阅了一遍,并没有深入研读。
如今要用到里面的一些东西,并且看的又是比后世更接近原著的书。
他自然要仔细的研读一番。
一本著作,传承上千年。
因为政治的需要,或者是文化的需要,又或者是一些其他因素,必然会删减一些,或者增添一部分私货。
所以一本传承千年的著作,很有可能跟原本的著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寇季早九百多年研读此书,相对的看到的东西可能就更接近原著。
寇季在翻看了几页以后,突然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包拯居然在书中做了注解。
言辞十分犀利。
他对苏格拉底在文中展现出的一些道理,并不认同。
寇季越往后翻,注解越多。
包拯的注解也在不断的变换。
从一开始言辞犀利的辩解,到最后慢慢的有认同,到最后,更是评价此书是一本名著,评价此书的作者是一代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