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我大宋进入到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人口必然成倍数增长。
到时候,大宋现有的地根本不够分。
所以我们根本没办法一直保持朝廷手里一直握着地。
所以推行借贷的话,只能缓解土地兼并的问题,却不能彻底的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寇季听到了赵祯的担忧,低声笑着道:“官家为何觉得是五十年?臣怎么觉得可能到一百年,乃至很久远的以后,才会发生这种事情。”
赵祯沉声道:“问题是现在所有的土地并不是朝廷的。朝廷手里的地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很快就会分完。
朕在分完了地以后,还能想办法从豪门大户手里夺取一些地,继续以此法分配给百姓。
但是朕没了以后呢?
后世子孙是否能像是朕一样,从豪门大户手里掠夺良田,然后分配给百姓?
朕不能保证后世子孙每一个都是明君。
所以这天下的土地,最终还是会缓缓的流入到豪门大户手里。
所以我们唯有保证朝廷手里有源源不断的地,才能确保土地兼并的问题不祸害到百姓。”
寇季盯着赵祯认真的道:“所以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可以想办法培育良种,提高地里的产出。”
赵祯沉吟着道:“像是交趾府那种,一年三熟、一年四熟?那样的话会谷伤农贱,百姓们还是会很穷。随着交趾府、辽地、河西大量的粮食涌入,一些临近交趾、辽地、河西的地方,已经出现了谷伤农贱的情况。
若不是这三地的百姓们手里拥有着庞大的良田的话,说不定都会有人放弃种粮,改去从戎。”
寇季失笑道:“我们只要能保证所有的百姓能吃饱肚子就行了。官家是不是想的有点多了?”
赵祯一愣,哭笑不得的道:“四哥说得对,是朕想的太多了。朕只要能让治下所有的百姓吃饱肚子就已经远超前面的所有皇帝了。
还想着谷伤农贱的事情,是朕贪心了。”
寇季低声笑道:“其实谷伤农贱的事情,也有解决的办法。朝廷可以鼓励发展畜牧和手工,同时也可以在天下所有百姓都能吃饱肚子的时候,鼓励百姓们种植蔬菜、水果。
百姓们从种地上赚不到钱,也可以通过畜牧、手工、种植蔬菜、水果获利。
就像是陕西府的那些贫寒的百姓入纺织作坊做工一般。
他们可以通过在作坊里做工,得到一份收入。
贴补家用。
现在说这些,其实有些太长远,我们眼下还没有将百姓们饿肚子的事情彻底解决了。”
赵祯哈哈大笑道:“我们君臣一下子就聊到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以后的事情了。”
寇季笑着点头。
赵祯笑问道:“那服役的事情怎么说?”
寇季直言道:“朝廷可以无偿将地给贫寒的百姓,但是贫寒百姓家中必须出一个丁,每年为朝廷服役十个月。
朝廷具体让他们修桥补路,还是到辽地八府、西夏五府、青塘六府、大理四府、交趾府种地、放牧,都可以。
具体的可以根据他们所需的田产的数量、价值,设定服役年限。
若是在我大宋腹地修桥补路,亦或者做其他的,不用带家眷。
若是去辽地、西夏、青塘、大理、交趾,可以允许他们带上家眷。
此外,还可以根据他们种地时候的产出多寡,增添或者减少相应的服役年限。
若是有人在这几处地方落户,可以将他们在大宋腹地的田地,置换成他们服役的地方的田产。
此举可以保证朝廷手里除了常平仓的存粮外,还能多几处存储粮食的巨大粮仓。
如此一来,朝廷根本不用再担心地方上受灾以后粮价暴涨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此举可以逐渐的从中原腹地抽调人口去一些地广人稀的地方。
到时候地方上对田产的许久量会减少。
地广人稀的地方会逐渐的繁华起来,不仅能为朝廷提供巨大的产出,也能提高朝廷对地方上的掌控。”
赵祯仔细的听取了寇季的话以后,忍不住长长的感慨了一声,“此二策乃是我大宋的百年国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