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今后按照这个准则行事就成。
因为吴溥在内阁,很多政事都要经内阁那边,且解缙编修全书也是在文渊阁那边,黄昏于是问道:“洪保准备的下西洋之事如何了?”
吴溥顿时来了精神,“一切都有条不紊,近期因为经费不足,洪保本来颇为挫折,但另外一位太监站了出来。”
太监不是普通太监。
在明初,太监一般是内侍十二监的大监,比如郑和的官职是内官监太监。
黄昏愣了下,“谁?”
吴溥笑道:“是司礼监太监王景弘,在知悉都知监太监洪保筹备下西洋诸事遇到经费问题后,他走动呼吁,在朝野之上让官宦、乡绅出钱,别说,效果很好,是以当下下西洋那边,暂时没有经费困境。”
王景弘……
黄昏隐约有点印象,但实在想不起来,毕竟不是百科全书。
笑道:“如此说来,这是个人才,等陛下回来,只怕会奖赏他。”
然而内侍十二监,以内官监的郑和为首,明初的司礼监是被限制了的,权势不如内官监。
这个王景弘再有功劳,也不可能越过郑和。
所以大概率是在其他方面奖赏。
吴溥也笑道:“听说他也想和郑大监一起去西洋。”
黄昏颔首,“有此大功,估摸着混个副使没问题。”
又问:“解缙那边呢。”
吴溥叹了口气,“这边耗费的钱财一点也不必洪保和王景弘那边少,毕竟数千人的规模,仅是薪俸一项,就是巨大开支,一个月得上万两白银,这还不算购买书、纸、笔墨的开支。”
顿了下,“所以近期有些停滞,因为打仗,大皇子不敢怠慢,只得一分钱掰成两分花,毕竟平叛和陛下的亲征是当务之急。”
黄昏叹了口气,“这个停不得,人一旦散了,再召起来就很麻烦。”
得了。
等丘福和朱能送钱过来,自己就送到朱高炽那去罢。
因为一路回来比较慢,黄昏比较关心徐州那个县的灾情——好歹也是老子穿越后的第一桩政事,这可是以后的政治资本。
问道:“徐州那边的灾情如何?”
吴溥笑容灿烂,“你小子有一手啊,竟然让乡绅和官宦拿钱捐粮,在你走后,当地地方官也不敢怠慢,灾情基本上已经应对过去,等秋收之后能渐渐恢复生机,也不知道那边怎么走漏的消息,都说你是钦差去处理灾情的,当地有人上了万民书,今天我才递到乾清宫去,狗儿太监来领的,刻意放在最上,估计大皇子殿下已经批阅了。”
吴溥只想说一句:干得漂亮!
仅这一件政事来看,黄昏绝对有胜任封疆大吏的能力。
黄昏哈哈一笑,谦虚的道:“吴叔过奖了。”
其实内心爽的一批。
两人继续浅斟漫饮,两叔侄好久没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不过么……很快,有人来到宴厅,是徐妙锦和吴李氏。
吴李氏斜乜一眼吴溥,“还在喝?”
吴溥干笑两声,“不喝了不喝了。”
徐妙锦则要温婉一些,走到黄昏面前,“旅途辛劳,不好好休息,喝这么多酒作甚,回去休憩了罢,厨房熬了补汤,本来是给吴叔叔的,不过我让他们分了点给你。”
吴李氏也白了吴溥一眼,“多喝些,对身体好,要长期坚持。”
吴溥打了个寒噤。
求救似的看向黄昏,这汤我真不想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