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分割线)
七百年前,还是青炎所熟知的战国时代,七个国家连年战乱不休,秦国经过长期的韬光养晦慢慢形成一家独大之势,可那年举倾国之力发起攻势进入赵国时,历史的轨迹却是大不相同。
长平之战,白起率六十万万雄师与赵国大将廉颇的四十余万士卒对峙与丹江两岸,赵军避而不战坚守不出,秦军因粮草不济士气其渐渐低迷,而后白起采纳下属的建议在邯郸散播谣言,说秦军只惧赵括而不怕廉颇分毫。
赵孝成王听信谣言便要临阵换帅,但赵国上卿蔺相如在殿上拼死力谏,又在殿外架起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口油锅,明言道如果大王当真弃用廉颇,那自己便带着全家几十口一起跳进油锅中。
见此情形,即使与蔺相如政见不合的大臣,也由衷的钦佩其果敢,所有人俱是劝谏赵孝成王希望他收回成命。赵孝成王一直对蔺相如信任有加,见其如此死谏便也同意了他的意见,继续任廉颇为阵前主帅。
至此,历史已经被彻底改写,白起离间之计不成,所以一个月后因粮草不及退走丹江沿岸,廉颇看准秦军士气低迷的弱点,率四十万虎贲倾巢而出,大败秦国的六十万大军,战后可谓尸骨遍野,头颅成山,血流成河。
遭如此大败,秦国一蹶不振,元气大伤。赵国趁此良机东征燕、齐,南讨魏、韩,一时间天下无出其右,兵锋所指,披靡难当,最后在鲁阳大破秦楚联军,而后天下一统,赵孝成王也成为华夏大地第一位皇帝——赵武帝。
虽然经过几百年稳定的发展,赵国的经济与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国力也是蒸蒸日上。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为天地真理。
在一统天下的六百年后,幼帝赵哀帝登基,至此外戚干政,宦官弄权,朝野上下是乌烟瘴气。而此期间,太后的兄长赵国大将军郑之垣因权柄滔天,在地方任命了足足八个藩王,这为赵国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待二十年后郑之恒死去,八大藩王各自拥兵自重,都想做下一任大将军,又逢赵哀帝昏庸无道常年不思朝政。所以离邯郸最近的河间王第一个举起反旗杀向邯郸。
河间王的这一举仿佛是星星之火落在堆积如山的干柴之上,其他七大藩王生怕皇帝落入河间王手中,俱是割地称霸随即领兵杀向京城。
一时间,邯郸周边如人间炼狱尸横遍野,赵哀帝只能统领着少量的兵将固守邯郸城,每日担惊受怕的看着几大藩王争夺第一个进入邯郸的名额。
而当众王杀得难解难分之时,他们没有想到,北方胡人氏族趁中原乱作一团竟然倾巢而出,突厥一支出兵十万南下朔方,勿吉一支出兵十五万南下居庸关,如风卷残云之势将八王败于铁蹄之下。
八王见敌军势大,只能领着残兵败将返回自己的底盘。赵哀帝也趁两方战作一团之时悄悄领着文武大臣和少量兵将逃离了邯郸,而后,天下遍举大王旗,赵国名存实亡。
如苍天真欲亡赵般,当赵哀帝一行人南逃至东巢湖时,竟然被一股人马众多的山贼截杀,尽死于东巢湖畔,无一人生还。
就在天下大乱之际,皇族一脉的扬州刺史赵峥重竖起赵国的旗帜,顷刻间聚拢了庞大的力量,并且此人文韬武略,短短时间内便稳住了长江下游广阔的土地,随后用极其高明的手腕,合纵连横艰难打下了这半壁江山。
在赵峥东征西讨之时,岐州太守赵擎当机立断举家南下投奔赵峥,并且赵国第一马场在岐州境内,他更是力排众议,将马场中所有的战马不辞万里一并带到赵峥的阵营当中。
因为赵峥是赵擎的远房表兄,并且带来了大量急缺的战马,所以很快融入到赵峥的核心圈子当中,因后来又立下赫赫战功,所以赵峥在金陵称帝时,后者被晋封为楚王,为南赵开国第一位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