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唐司命 > 第27章 闲游

第27章 闲游(1 / 2)

对于杨广的遭遇,李宽深表同情,这家伙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连自己的老师都深恶痛绝?

其实李纲所怨,并非是杨广做了什么,而是做的事情都不靠谱,急功近利,贪财好色,样样不缺。

作为隋朝的末代皇帝,一直以来都被人们骂为昏君,暴君等,不顾天下百姓的死活,执意开通大运河,其实杨广算得上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可惜主宰历史的是“成王败寇”,即使他是一个精明能干,目光深远的人,但在成功者面前,他不仅一文不值,还要被无限贬低,杨广就是这样一个人。

很正常的思维,李家得了天下,还能去美化杨家不成?李宽自己心里也清楚,唐朝以后的历史基本上可信度不高,因为李世民开了一个坏头,他在位期间多次干预史书撰写,作为大唐实际上的开国皇帝,李世民不得不为自己的帝国合法性找借口,于是他便在历史上造谣。

称杨广是一个昏庸无道的人,无限放大他的缺点,这样就可以从政治上保证大唐的合法性。但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即使是李世民自己也有很多缺点,可帝王是不允许别人来记载自己的缺点。

开科举、修运河,这都是利国利民之举。

科举选拔人才,不关注人才的出身,毫无疑问,这样的做法受到了当时大地主阶级的反对,只不过杨广坚持这一做法,才使得科举制度流传下来了,没想到这一制度竟然成为了封建王朝选举人才的办法,如此看来,杨广功不可没。

为了长远发展不顾百姓死活,强行征用了这么多的民夫,使得当时有很多人都在骂他,李世民也是其中之一。可是即使他不开凿大运河,后代的皇帝也会做,所以隋炀帝只不过背了上千年的黑锅而已。

最令人诟病的征高句丽,这事李世民也干过,而且不止一次,最后差点死在了东征的途中,谁敢骂他?反而要盛赞李世民雄才大略,之所以没有成功,乃是天时地利皆不在大唐的原因。

大家干同样的事,有人就会被人千古传颂,有人就会背上千古骂名。

李纲之所以跟李宽说这些,是他觉得,李宽与杨广一般,同样的天资聪颖,同样的雄才大略,但是也同样的着急,恨不得一天就把一辈子的事情干完。

李宽没工夫为杨广平怨昭雪,死都死了,被人说两句也没什么,反正都成一滩烂泥了,再踩几脚,也不过是更烂一些罢了,为了大唐,你就受点罪吧。

现在的大唐朝堂一点都不太平,前些日子,因为定功臣实封之制,朝堂上吵作一团,不是因为制度不合理,而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功劳大,自己应该获得更多的利益,甚至演起了全武行,搞的朝堂鸡飞狗跳。

萧瑀身为左仆射,就因为多嘴了一句,被一撸到底,打发到李承乾那里教书去了,老先生索性装聋作哑,懒怠管这些破事。

定功臣实封之制定下来之后,就开始讨论各地时不时这边起义一下,那边揭竿一下,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焦头烂额的朝臣们也拿不出对策,甚至有人提议以重法禁之。

当时李世民脸都黑了,乱世才用重典,自己刚刚才吹嘘过太平盛世,这不是打自己脸吗?当即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又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李宽听说这件事之后,只说了一句话:“数年之内,海大唐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无论大唐君臣如何吵嚷,百姓的日子还是要过的,日复一日,春天很快就来了。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