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萌打了个响指:“应该就是这么回事!你想啊,不管是节日红白喜事的时候往往都有丰盛的食物,肯定会吸引这些山魈来凑热闹对吧?所以人们就养成了节日放爆竹的习惯。而最早关于过年时候燃放爆竹的记载,则是在南北朝时期,一本叫做《荆楚岁时记》的书里就记载了那时候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会在院子里燃烧爆竹吓唬山魈。”
“等下!”徐兴德提出了异议:“《神异经》里说山魈晚上来偷东西,而《荆楚岁时记》则是说早上放爆竹!这不一样啊!”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杨萌笑道:“从汉朝到南北朝几百年呢,或许那些山魈都搬家了呢?据我猜测那时候爆竹就是一种象征意义的娱乐活动吧。毕竟古时候也没有手机网络什么的,你让他们玩什么?到了宋朝时候有了火药,然后人们把火药塞到竹子里,声音就更响了。而且那时候人们还会通过调整火药成分研究出来了烟花,《清明上河图》里就画着人玩烟花的情景。再后来把火药塞到纸筒里,也就成了现在的鞭炮。”
徐兴德挠头道:“你这说了半天只是解释了鞭炮的来历,和你们这里过年不放鞭炮有什么关系?”
杨萌笑道:“别着急,听我慢慢跟你解释。”他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润润嗓子继续说道:“这古时候咱们国家道教势力强大,他们就把燃放鞭炮这个习俗和道教里‘紫薇大帝降服貔貅’的典故挂在了一起。在清朝之前,老百姓认为紫薇大帝是驱邪的象征,所以过年的时候都会悬挂‘紫薇大帝降貔貅’的年画,然后燃放爆竹的意思就是帮助紫薇大帝一起揍貔貅,这种习俗在咱们国家南方尤其盛行,到了今天湛江一带依然会保持这个风俗。每年会举办一次纪念紫薇大帝降服貔貅的活动。”
徐兴德还想说话,杨萌却拦住了他:“接下来就是重要的一点了:到了民国的时候,一个小说家写了一篇叫做《沪壖话旧录》的小说,里面把‘紫薇大帝降貔貅’的年画里的貔貅,取名叫做‘年兽’。变成了每到过年时就到千家万户里吃人的凶兽。”
“他为什么这么做?”徐兴德不解问道。
杨萌解释道:“在民国时期民不聊生,那时候穷人们想要过日子,都要先记账或者借钱,到了年底的时候那些催账的就会上门去结账。嗯,就跟现在那些借高利贷的一样,《白毛女》看过吧?杨白劳不就是给逼的要拿女儿抵债么?那个小说家写这篇小说就是说那些催债的都是洪水猛兽,希望世界上能出来一个‘紫薇大帝’那样的神人除掉这些吃人的‘年兽’,能让所有人都安心过个好年。而他的这个说法被民国时期的其他作者都赞同,这就是‘年兽’这个传说的由来!”
徐兴德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可是杨哥,你还是没说为什么你们这里过年不放爆竹呢?”
杨萌笑道:“我刚才一开始就说了,我们村的创始人里有一个人叫做孙殿堂,他父亲名字叫做孙玉声,最早提出‘年兽’这个说法的小说家就是孙玉声!当时孙玉声为穷人发声,可没少让人折腾。他儿子也是为了保留他们孙家的香火才到这里躲避战乱参与创建了茁山子村。就因为他爹搞出来个年兽他就要背井离乡来到这里生活,所以从茁山子村创立伊始,就再也没有燃放鞭炮的了。”
“一个小小的鞭炮都有这么多的故事呢。”徐兴德感叹道。
杨萌笑道:“刚才龙虾说我们村都是文人墨客的后人虽说有点儿夸张,但是我们这里确实不少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祖上都是当年的名门大户。越是这样的大户人家越是注重香火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