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媳妇还跟我说,说她特意把《大宋》所有骂人的单章又看了一遍.....
说你太有才了,骂出花来了。
“......”
差点没哭了。
这特么不就是傻-逼吗?我等于是骂了别人,也骂了二十多岁的自己。
所以呢,以后尽量不骂人了,尽量哈....真惹急了另说。
....
————————
接下来想说点一直起来想说,可没机会说的问题。
昨天还是前天,有一位小兄弟成功的在书评区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说,要写熬汤对应这段历史,那什么太平啊,李裹儿啊,上官小婉,韦后这些人都得写死。这都是遗祸万年的人物。
小兄弟相当的嫉恶如仇....是位好同志。
今天翻章节说,又发现一位好同志...叫“松间墨竹”
(凑热闹的,想看我喷人的都一边儿去,没有嘲讽啊,是真的好同志。)
这两位兄弟勾起了苍山对两个相对比较深奥问题的思考。
一是历史观的问题。
说到历史,无可争论的权威,当然就是正史,苍山也经常拿正史说事儿,就到“松间”所说的那要,正史就是一个标杆。这无可厚非。
但是!
说实话,写《大宋》的时候,苍山是真下了工夫的。
《宋史》《辽史》《资治通鉴》《周礼》《仪扎》《礼记》《孝经》《左传》《食货志》《北宋地图》。
只要能和仁宗时期沾上边儿的,对古代社会构成有用的资料,开书之前我就扒了两三遍。
你们看见的《大宋》里,开封城一条街一个胡同儿,哪家酒店在哪儿都是考据过的。
历史人物,虽说不是我写的那样,可大体方向绝对没错儿!
可是到《熬汤》.....
不怕你们骂娘,老子除了食货志必看,唐代地图必有。
其它的....什么新旧唐书,资治通鉴这个那个的,一个字都没翻过!
敷衍吗?没当回事儿?
真不是,因为你正史看的越多,越细,你就会发现....这玩意没用!
特别是武则天这段历史!!
简直还不如小说来的真实呢。
小说还有一些杠精逼着你得合理。那特么历史....
只能送他两个字——呵呵。
对于正史这个东西。
怎么说呢.....
以前可能还觉得这东西枯燥是枯燥了点,还能让你了解历史,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可是看多了之后,在结合其它的资料一对比。你就发现,这玩意连“了解历史”都有待商榷。
真的是有待商榷,你得带着审视的眼光去看才行。
说白了,《三国志》《史记》还可以看看,相对客观。也算得上是文学。
可是自从官方修史开始之后....
你细琢磨吧。
史书这东西,他是干什么的?
让后人了解历史的?
扯淡!
它压根也不是为了让后人“了解”而修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