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其一是想办法让煤充分燃烧,比如把煤块做成蜂窝煤,增加煤和空气的接触面积。
其二是及时将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这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安装烟囱,或者打开门窗。
“哦?许卿竟然有知晓解决之法?快说于朕听听。”李世民心中一乐,从许泽轩以往的表现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喜欢说大话的人,很多常人无法解决的难题,到了他手中,往往能够轻松的得到答案。
比如大唐百姓取暖困难,他就发明了炕,解决了取暖问题。
又由于烧炕需要大量柴火,于是他又发明了省柴灶,解决了在取暖过程中柴火用量过大的问题。
“喏!”许泽轩答应一声,随即便开始解释起来:“刚才微臣说过,无论是木炭,还是煤炭,都可能引起人的中毒,这话不知陛下是否认可?”
“那是自然!”李二点了点头,对于这一点他十分肯定。
“既然都会引起中毒,为什么百姓用煤炭,很容易中碳毒,用木炭却鲜少发生中毒的事件呢?”许泽轩看似实在提问,实则并没有给李世民思考回答的时间。
为了避免冷场、尴尬,他直接自问自答道:“事实上,不管是煤炭,还是木炭,其燃烧的……成分都是差不多的,只是由于木炭更为疏松一些,燃烧的比较充分,所以才不容易产生碳毒。”
“何为燃烧充分?”许泽轩在解释的时候,用了一些现代的专有名词,李二有些听不懂也是正常现象。
“不知陛下是否见过由臣改造的省柴灶?”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并不困难,不过为了让李世民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思,许泽轩还是决定举个例子,“灶台没改造之前,灶膛中常常会出现没有烧完的柴火,这就是燃烧不充分的表现。”
“原来如此!”许泽轩这么一说,李二就清楚了,不过旧的问题是解决了,新的问题却又来了,“那不知要以何种办法,才能让煤充分燃烧?”
“其实很简单,陛下南征北战多年,定然见过野外生火。
我们在野外生火,当火快要熄灭时,用棍子去搅动一下,搅动过后,火势往往会变大。这就是因为柴火燃烧更充分的缘故!”许泽轩继续给李二科普。
“朕年轻时,倒是生过不少次火,却没想到里面还有这么多的学问!”李二做恍然大悟状。
搅拌火堆,固然能让煤炭充分燃烧,可老百姓煮菜做饭时,不可能过几分钟就搅拌一下火堆,睡觉之时,那就更不可能,几分钟起床一次了。
所以,在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后,许泽轩又根据之前的结论,进一步说出了蜂窝煤的好处。
两人谈了足足一个多时辰,终于把赈灾的方案和部分细节,给确定了下来……
事情谈完了,许泽轩第一时间准备告辞离开。
李二陛下虽然始终表现的和颜悦色,但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若不是心中突然涌现的责任感,他还真的不愿意和皇帝待在一起。
现在事情说完了,他可不想在和这头老虎待在一起。
然而,他告辞的话还没说出口,李二却是率先站了起来,对他道:“许卿一席话,让朕获益良多,朕还想多了解一些,你师门的学问,不知许卿可愿意陪朕一起用午膳。”
春秋战国之前,上至君王、下至百姓,一天都只吃两顿。
第一餐名为朝食,一般是在早上的7点到9点(辰时),又称为“饔”。
第二餐名为餔食,时间一般是下午的3点到5点,又称为“飧”。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到了这时候,贵族的饮食文化,出现了些许改变。
《汉书》上有这么一段记载,说汉文帝时,淮南王刘长谋反,被人举报后,有关部门跟汉文帝这么禀报:“请处蜀严道邛邮,遣其子、子母从居,县为筑盖家室,皆日三食,给薪菜盐炊食器席蓐。”
子母从居,县为筑盖家室,皆日三食,给薪菜盐炊食器席蓐,这些都是有关部门,再跟皇帝商量,给造反失败的的淮南王的待遇。
从皆日三食这四个字中,可以看出古代贵族,已经一天吃三顿了。
汉朝一天吃三顿,李二用午膳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