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看着他,笑了笑,说道,“师侄你钻研的是佛法道理,那天师叔讲的都是民间俗事,不是一路。师侄你就不要再纠结这个了。”
玄奘却是双手合十道:“就像是师叔之前说的,佛法渡人,那民间俗事,为何就不是佛事了?”
法海看着他,叹了口气:“也罢,你有什么想问的,就直接问好了。”
玄奘直接问道:“那第一件事,师叔是如何选的?”
“如果是师侄你,你会怎么选?”法海反问。
“不知道。”玄奘很诚实。
“所以这就是答案。”
法海看着他。
“为何这就是答案?”
玄奘不解。
法海见他这么执着,就直接说道:“师侄啊,其实,如果你坐在佛堂里,诵着佛经,聆听佛祖的教诲,那么你永远都不会有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
“那应该如何做?”
“这么说吧,如果你当时处在贫僧的位置上,到那临危的关头,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你或许会砸,或许不会砸,但是这重要吗?”
法海看着他,“重要的是,你处在那个位置,用那一份本心,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至于结果如何,在你没有处在那个位置上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
玄奘听完,站在那里,双手合十,微微闭目。
也不说话,似乎是在思考这个问题。
法海看着他的样子,有些无奈,索性坐在旁边的台阶上,卷起袖子,开始细嚼慢咽地吃了起来。
等了小三四分钟,玄奘才睁眼:“保守本心,砸与不砸,都是出家人心态。师侄明白了,多谢师叔。那第二个问题……”
说的自然是青楼女子的问题。
这段时间,寺庙里面的那些僧众们,也都是口花花,天天找法海问这个问题的答案,但都被法海给一顿训了回去。
简直了,一群出家人,净对这些事情感兴趣。
太没修养了。
不过现在玄奘问起来,法海看着他,顿了顿说道:“还是那个回答,如果是师侄你,会怎么选?”
玄奘对于这个问题,这几天也是想了好几番,自然已经不在停留在之前大殿上自己的那个回答:“青楼之事,终究不是正道。如果是玄奘,会度化那女施主。”
“如何度化?”
“劝她从良,走正道。”
“那师侄你知不知道,这天底下所有的青楼女子,哪一个,在午夜心思回转的时候,在独自哀伤的时候,在受罚挨骂,无人体贴的时候,没想过走正道,要从良?”
法海看着他,“关键是,你教她们如何从良?没有本领,出了这一行,她们还能干什么?饿着肚子,没地方睡觉,田不会耕,布不会织,又如何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下去?”
“那就教她们织布,纺线,种田,任何一门,总有一门,可以安身立命。”
“所以,这就是答案。”
法海看着他。
玄奘一愣。
“但是关键是,谁教她们?”
法海又继续说道,“老鸨们,那些逛青楼的嫖客们,平时对她们指指点点的平头百姓们,会教她们吗?那些抛弃了她们的父母会教她们吗?还有站在这里,不愁吃不愁穿,天天念经礼佛,说着青楼之事终究不是正道的师侄你,会教她们吗?”
玄奘脸色变了又变。
“包括那第三个问题,师侄你说那父亲心中有善,贫僧说,他杀人就该偿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咱俩又有何资格在这里评论这件事情?不懂得当事人具体的情况,不懂得他们家人的心情,不亲自去理一理这其中的恩怨纠葛,只说一句该原谅,该从善,该这样,该那样,才是最大的不负责任。”
法海说道,“何为普度众生?一是要设身处地去体会,体会众生疾苦,二是要亲力亲为去做,从帮助他们填饱肚子开始。食不饱力不足,安能使其收心?这,才是真正的普度众生啊,师侄。”
玄奘站在那里,听着法海的话,脑中忽然有一种豁然洞开的感觉。
原来之前在大殿上,法海提出这三个故事,是从这个角度来解释普度众生啊!
佛教里面,最大的宗旨就是普度众生。
这也是玄奘自己的心愿。
但是今天,在这里,法海给他的解释,却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理解。
普度众生,度的是众生,是帮他们解忧。
亲自去体会他们的艰辛,亲自去经历那些两难的境地,亲自去教那些受困之人脱困,才能真正地帮助他们。
这是和自己一直以来秉持的那种求佛,求神保佑的思路,完全不一样!
玄奘站在那里,虽然没有闭目凝神,但是脸上的表情,却是随着思考,开始不断地变化。
旁边啃着红薯的法海看着他这样子,心里忽然一个激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