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没有积雪,清扫的也很干净,虽然没有什么风光秀丽,但沿途山谷众多,到也有些情趣,反正小清禅瞪着大眼晴东瞅西看的挺开心。
张军之所以要转道来大散关,事关他后面的全部计划。
783年清水之盟,现任大唐皇帝李适同志承认了吐蕃的实际占领区,同意以现有边界做为两国的边界。
这直接导致大唐的防御进入紧急状态,失去了太多的地利优势。
张军的计划是先打南诏,封住吐蕃的南出口,然后从灵州发起攻击联络西域收复失土。
整个计划里有几个关键点,那就是已经成为边界防御关隘的陈仓,大散关,仙人关,飞仙关,金鸡关还有汉源城绝对不能有失。
这一线的关隘全部是只需牢牢防守,不让吐蕃越过一步即可。问题到是不大,冷兵器时代防守方本身就占便宜。
至于大渡城(泸定),张军考虑了之后感觉,并不适合做为防守的节点。
虽然两国约定大渡水为界,但大渡城和雅州之间相距太远,交通太难,补给不便,于是把防御放在了飞仙关。
如此一来,到时候只需要在雅州布置重军和后勤仓库,大度水一线就稳了。
而大散关,直接就是风翔的西南出入口,顺着姜水连接凤州至仙人关,自然更是重中之重。
这个凤州(凤县)的情况和大渡城有点相似。
凤州以西两国以清水为边界,但只要大散仙人两关不失,凤州这地方就算丢了也没有任何关系。
它处在吐蕃,大散关,仙人关三方中间交界点上,且无险可守。吐蕃即使下了凤州城,也还是要打大散仙人两关。
所以大渡城和凤州城就成为了整个由北至南防线上面,被自己人和敌人两边同时放弃掉了的神奇城池。
一方根本不守,另一边肯定不打。
至于陈仓关以北,从陇关,泾州到庆州一线是进攻的门户。
大散关已经经过了重建。在原来的老城关外面一里,以钢筋混凝土结构重新筑起了一道新的关隘,和老城一起形成了一个瓮城的结构。
老城这边,在新城关筑好之后,也开始翻修,是按照原来的古建筑方法重建,用砖石包裹,加宽加厚。
为什么要按照古建方法重建呢?主要是张军对水泥钢筋这玩艺儿没有太大信心。
这东西见效快,建筑速度能提起来,坚固性各方面也没问题,但是持久性就不太能令人相信。
古城古屋可以千年不倒,风采依然,但是钢筋混凝土这玩艺儿……一百年能不能?
六百年老城岿然不动,修缮完工数月新墙轰然倒塌,千年铁狮越保护烂的越快,几百年老建筑装上避雷针天天被雷击……
所以张军如果不是追求速度,还是更相信这个时代的工匠技人。
钢筋混凝土有没有用?有,修路铺桥,建筑工事都是好东西,是战争和发展的好帮手。但是对于永久建筑来说,张军感觉还是算了。
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