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秦穆并不担心,一来是他知道李世民能看出这个政策的好处,这几年大唐的事情增加太多,李世民早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二来是他的改动并不大,皇帝的权利并没有削弱,反而更加集中,因为军队和司法,都属于皇帝直接掌控,下令。甚至不需要经过内阁,这才是独裁的李世民最喜欢的一点,以往大小事情,总有那么一两个唱反调的。
内阁好处众多,可以减轻他的工作,可以拉拢人心,哪怕那些年龄大,告老归乡的老臣,也可以挂一个阁老的名头,那些老顽固,可不会顾虑阁主的面子,该顶撞的任然要顶撞。每次内阁开小会的时候,李世民都喜欢躲着偷看,那种争执得面红耳赤,口沫横飞的场面,才是他最喜欢的。而且他写想到,如果是自己去和那些大臣争论,会有多么的头疼。
从一开始的怀疑,到喜欢这个政策,李世民的转变很快,毕竟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工作变得轻松,他也有时间做其他的事情。例如选了一批美女,微服私访,在长安城乱逛,关心一下人才的选拔。
秦家的事情也不少,秦怀玉娶了长乐公主,为了弥补长孙无忌,李世民把东阳公主下嫁了长孙冲,为此长孙无忌也没有办法,毕竟长孙皇后是他亲妹妹,长乐公主,未出三服,伦理上说不过去。秦玉玲嫁给了席君买,秦穆都不明白,自己妹妹啥时候看上席君买的。
在办完这两件喜事之后,秦家就沉寂了下去,不但是秦琼很少露面,秦穆都难得出现一次,六扇门的工作,完全交给了新的巡捕使。
贞观十五年,大唐开科取士,文武双比,经过一个月的比试,选举出了状元郑丽婉,探花武媚娘,榜眼狄仁杰。前三名有两个女子,一时间让所有男儿感到羞愧,更让世人震惊的是,三个人,全是大儒,最大的菜二十出头,最小的狄仁杰二十不到,三个大儒,震惊世人,纷纷打听他们的来历,这才发现,豁然系出同门。
随后更加劲爆的消息传了出来,甲榜一百名,第四的骆宾王,十一名的欧阳通,十六的徐慧,十九的李研儿,全是秦穆的亲传弟子。而且都是大学士境界的儒修!这让都被许多人淡忘的秦穆,再次出现在世人眼中。
许多人这才想起,长安城外那个只招收百姓孩子的学院,当初的山长,就是秦穆,这些年也一直是他的这些亲传弟子在教导孩子。只是这些少年,很少在城里露面,又是女孩居多,才没有人注意到那个一直在给孩子启蒙的学院。
想想看,一个建立了八年的学校,没有出现一个参加科举的学子,又如何会引起被人的注意,况且招收的也是普通百姓的孩子。当然,外人不会知道,这个学院,已经有上万的年轻人,学会了各种技术,进入了许多作坊,连匠作监都有他们的身影。
没有那么多资源,秦穆当然不会白费力气的去培养儒修,不过邀请墨家的教一些技术,还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他把学院弄成了技术学院。在让弟子们获得教学经验的同时,也顺便给自己弄点技术人才。
给弟子们灌输了大量的知识,让他们去教学,顺便进行理解沉淀,是一种最好的办法,所以秦穆才安排他们去学院任教。这不,数年不鸣,一鸣惊人。
巾帼不让须眉,才冠当代,观微知著!这是李世民对这次科举前三名给与的评价,不可谓不高,偏偏让人无话可说,毕竟三个年轻的大儒,比起秦穆当年晋升大儒更年轻,可以说青出于蓝。
后悔莫及,这是所有世家的心思,因为当年的事情,几乎所有世家,都对秦穆敬而远之,哪怕那些学生,回长安来拜见老师,都被秦穆拒之门外。如今再看,跟着秦穆的学生,最差都是大学士,如果自家还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不说大学士,培养出一批学士,这没有一点问题吧。所以世家的肠子都悔青了,虽然说这些年,从秦家出来的学子,有一些晋级了学士,但是那数量很少,毕竟想要把几百本书籍,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还得形成一套合适的路子,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要换成教导的老师,那就容易多了,可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