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穿着薄羽绒的女孩子拿着两打a4纸走进门,看得出来是负责试镜的工作人员。她扫视了一圈房间内或坐或站的十多个男子,然后开口说道:“你们好,辛苦大家过来。先向大家说明一下,我们现在需要试镜的是两位男性角色,分别是两个女主角的父亲,所以根据诸位的外貌形象,先初步分为两组。你们每个人都会得到一个角色的基本讯息,有半个小时的时间用来揣摩人物,然后依次给导演制片进行试镜表演。如果有人想两个角色都尝试,我们建议是先表演完一个,再往后排队。大家听明白了?明白了的话,我报一个名字,就来一个人领取人物讯息。”
姜迎波很久没有听到这么体贴的试镜要求了,一时间有些不敢置信。因为过去不少剧组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故意筛人,会设置很多变态要求,什么临场反应,什么悬疑布置,反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不敢做,变着法地刁难人。不过他很快意识到,这个剧组的做法才是正常的,什么东西要求最高?门槛低的才最高。选择演员其实很复杂,外貌必须贴合,情绪表达要深浅适宜,电影都是现场收音,所以声台行表也都有很高的标准。如果真想拍好电影,放开了细节条件去找都未必能够撞上一两个合适的,设置无谓的条件卡人才是不负责任。
所有的试镜人也就是十多个,姜迎波很快就拿到了自己那份人物讯息,认真看了起来。其实就一张纸,排满了也就上千字,但他从第一遍开始就逐字逐句地读,用了二十分钟才看完,旁边的人都开始翻来覆去或者念念有词了,他才开始看第二遍。
从这张纸上来看,角色人物还是很丰满的,大致是说这个角色父亲出生于七十年代初,刚刚成年后,赶上了经济浪潮,就随家人出国投奔富裕的亲戚,但是国外并不是花花世界满地黄金,而是残酷至极的帮派屠杀。好在他头脑很好,居然在帮忙处理毒品事务的时候,发掘了上学时候的化学天赋,自主研发了新的工艺,提升了毒品的质量还有产量,立刻就进入了帮派核心。从这时候开始,他的生活终于开始了过去幻想中的金光灿灿,走到哪里都是豪车别墅,陪同他出国的妻子和女儿也都过得很不错。可惜帮派就是帮派,总有人想干掉他,而他的妻子也丧生于内部厮杀中。进入二十一世纪,女儿也到了上初中的年纪,海外毒品市场的争斗进入白热化,他便以回国探亲并开发新市场为借口,带着女儿回了国内休假顺便躲开权利倾轧。国内还是很欢迎海外以及华侨投资的,普通人也无从调查国外的情况,连白人垃圾和黑人流浪汉都有到华国捞金的,更别说一个挥金如土的华裔大富豪了。所以他这个侨商受到家乡的热烈欢迎,电影故事也是从这里开始。
姜迎波虽然很早就到娱乐圈里面打滚,但近年来工作稀少,他便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了自我学习中,也算是给将来的角色铺垫文化底蕴。现在底蕴不知道有多少,至少他看了这个角色履历,对于剧本创作者还算认可,因为角色命运严格契合了时代特征,九十年代的国际争霸,除了台面上的星光熠熠,更多还是残忍血腥。
经历过如此之多人生跌宕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外表温和,内心凶戾?又或者已经看淡生死,喜怒不形于色?不知道剧本后面会发生什么?这个导演或者制片人是怎么挑选的演员?自己扮演了那么多失败的反派,现在还来一次?应该不会吧?
神经紧张的时候,时间是过得最快的。之前那位羽绒服女孩已经去而复返,手里还有个小箱子,这玩意很常见,至少试镜的人都熟悉,也就是抽签箱,不管是抽顺序还是随机选表演剧本都会用得上,现在剧本都有了,肯定是要抽出场顺序。
姜迎波默默起身排队,然后摸出一个号码球,上面是三号,那边就给登记上了。这个数字不好不坏,反正肯定比第一个还有最后强一点,但是这次试镜的人不多,也没有很大的差异。
第一个人很快就出去了,十五分钟后,他回来拿东西。比较熟悉的人问他,他也只是苦笑摇头,估计是没得到认可,也没法透露更多。
姜迎波很感谢这些竞争者都是同龄的“老男人”了,不会像刚刚出头的小青年那样咋咋呼呼,也没有多少“装样”的戏精,所以室内的气氛还算平和。等到那边叫到“三号”时,他也能够比较平静地推门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