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迎刘瑁凯旋,特意将一些老臣召回来,其实是为了给刘瑁造点势。
平衡之道,是刘焉立足益州的看家本领。
之前是因为刘瑁仗着他的宠爱有些骄纵了,加上许久不见的小儿子回到了益州,难免有些对比与偏见。
但刘瑁离去前的一番谈话和益州官员集体偏向刘璋又让刘焉心里产生了一些波动。
他知道董扶一直比较偏爱刘瑁,不然也不会建议让刘瑁迎娶“贵不可言”的吴觅。
每个朝代每个势力的臣子都一样,就算暗地里分派争斗,明面上都得顾及老主的面子。有人开了口,至少表面总有人应和。
“恭喜主公平定叛乱,解益州之危!”
“恭喜主公,三公子神勇,有大将之风……”
……
什么声音都有,至少这个时候没有不和谐的声音去找刘瑁的茬。
主公正在兴头上。
刘焉双手下压,示意大家安静:“大家看看叔瑜对益州形势的分析,看看有无可取之处?”
赵韪率先开口,他也是有些野心的人,与刘璋多次接触,也不知刘璋给他许下什么好处,反正各种反应已坚定地站在刘璋一方。
“三公子在行军布阵,拓土守疆上颇有天份,可为主公镇守益州门户,保境安民。公子所言白水、鱼腹确应派大将镇守。吾以为三公子不应急求南中,该回师白水关,以拒董贼南图。”
先抑后贬,他觉得武将就该有武将的觉悟。现在最大的危险来自长安,而非南中。把刘瑁调到白水关守门,既远离益州政治中心,又夹在绵竹与汉中之间,想妄动也没多少机会。
只要刘璋交好张鲁,便可绝对掌控刘瑁动向。让他老老实实做一个守门之将。
张松熟悉益州地理与各地文化,也没完全倒向刘璋,想法略有不同:“以松之见,使君若以贾龙首级及蜀锦谨天子,董卓必不再妄图益州。南中蛮夷众多,素不服汉,多有反叛。三公子携雷霆之势,可入南中,震慑宵小。”
张松这个人,历史评价不怎样,其实能力是真的有,只是不甘从无为之主罢了。一是因为生来丑陋,二是生不逢时罢了。换个时间换个地点,一定会有不俗成就的。
这个时候刘璋的手腕应该是得他认可的,不然一开始他也不会选择辅佐刘璋。
但他能从这封书信中看出刘瑁并不傻。远征南中,可远离夺嫡纷争,亦可积攒自己的实力。
但南中蛮夷又岂是那么轻易能征服的?
如果刘瑁真有那本事,他不介意暗中扶一把;如果不行,他又是远谪刘瑁,扶持刘璋的功臣。
真有些机关算尽的味道。
但这会儿,刘焉喜欢听这个。
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方可立不败之地。
刘焉:“叔瑜仅领别部司马之职,恐难服南中群夷。子乔以为吾该为为叔玉争取何职,可服众?”
南中四郡一属国,占益州一半地盘,一个一抓一大把的“别部司马”哪有资格去统领这么大的地盘?
张松沉默,这种事,真不好说。官要大了,对刘璋威胁大,不利于自己的计划。官要小了,可能不是刘焉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