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南中种田篇(2 / 3)

吴懿一直走到海边,才转向往西,到达贵霜境内。

这个时期的贵霜也处于战乱之中,吴懿没有深入,其中也因为语言不通不利交流而退了回来。

虽然如此,吴懿也已经收获满满了。带出去的丝绸锦帛非常畅销,换回了大量的金银财宝。

古印度半岛的确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

婚后的刘瑁变得忙碌起来,有带来洞和银冶洞的加入,刘瑁的实力大增。

因为刘瑁的大力推广,本来往年这个时候已经忙完秋收就变得闲下来的益州郡及周边几个宣告投向刘瑁势力下的百姓又开始了新的忙碌。

种冬麦!

对于南中百姓来说,冬麦是一个全新的物种。许多南中百姓吃过稻米,却很少有人吃过面制品。

虽然麦已经传入华夏数百年,却也仅在关中及北方得到了推广。哪怕在北方,面制品依然没有完全取代黍稷的主要地位。

麦子传到华夏之初是粒食的,而不象后世一样有那么多花样。

因为发酵技术还不成熟,包子馒头啥的也没有。面食在这个时候多用来做成饼、疙瘩汤等食物,北方地区已经有了面条。但这些东西在南中几乎没有。

别说是寻常人家,就算是大户人家要吃到面食,也只有通过与益州北部的郡县交易才能得到。

反正刘瑁重生于东汉末年一年以来还没真正吃过一顿面食。就算有面条,也不是麦面所制,而是用黍与糜制作而成的。吃个感觉,口感啥的根本无法与白面所做的面条并论。

刘瑁号召全民耕种冬麦的同时,也不忘了下令让处于无战事状态下的益州一万三千名士兵在训练之余进行军屯。

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冬麦在南中的生长情况,刘瑁还特意在城南给自己开辟了一块田地,带着亲兵亲自下田劳作。

虽然前世的他是一名孤儿,却也是流落在城市中的孤儿,要说让他做个馒头蒸个包子啥的是真难不倒他,可要让他种田,还真不会。

不会没关系,咱可以学。

当然不是去学差犁田挖地,主要是走个形式。

到田间地里去走动一下,挥两下锄头,洒两把种子,与辛勤耕种的农民与士兵攀谈一番……

看似无关紧要,却大大提高了农民与士兵的生产积极性。

最重要的是,刘瑁勤政爱民的良好形象通过这件事完美地树立在了南中人民心中。

等种好冬麦也不过十月底,离元旦还有两个月,再组织民众修路修水渠、修堰塘……

虽然进入封建社会已有数百年,但处于部落制生活习性的南中蛮夷其实更接近于**社会形态。以村寨为单位,共同生产、共同捕猎,按人口和所出劳动力分配。且没有奴隶卖买。

只是压在头上的统治阶级要收税。自西汉文帝起,为了休生养息,汉赋降为三十税一。这一措施让大汉迅速地发展壮大,从秦末汉初的被匈奴压着打,到后来直接灭了匈奴。

国富民强。

反之亦然,民富则国库充盈。

但是到东汉后期,天灾**频生,战乱再起。皇帝们便变着法地增加百姓的负担。

桓帝时期,在三十税一的基础上增加刍稾税,合每顷田地每年增收55钱。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