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云感觉很吵,吵得他有些头疼。
这一刻,张青云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自己恍恍惚惚间,再次重回孩提时代。
庙会。
这本不是高大上的代名词,但是是一个文化的延续。
张青云看到了自己童年时期的自己,看到了那个梦中见过无数次的老道士。
“原来老道士这样慈眉善目。”
多少年了?
二十三年了,老道士已经羽化二十三年,那个时候我才多大?
十五岁!
已经不小。
“为什么那个时候,看到老道士,就莫名怂,就各种不舒坦,看着老道士就感觉这老东西这么坏?”
或许是那个时候思维不健全,或者说大脑发育不完全,不能理解老道士那一份如父亲一般厚重的爱与期待吧。
少年不知父爱慈,岁月赋予重如山。
张青云现在才明白,似乎...有些晚。
“师傅,我要吃棉花糖。”
清脆的声音响起,一切恍如童年。
穿着合身的小道袍,那个时候自己虽然头疼念经,头疼老道士各种压迫下练习毛笔字,头疼老道士不厌其烦的唠叨。
但是老道士,极少会拒绝他的渴求。
哪怕嘴上唠唠叨叨,甚至呵斥着,也会满足他的渴求。
那个时候,我还感觉老道士不情不愿。
“师傅...”
手里拿着棉花糖的小道士,抬着头很好奇:“为什么要叫庙会呢?我也没看到庙哇...为什么不叫观会?”
这个问题很天真,但是老道士很乐意为他解惑:“庙会起源,一开始是因为庙里面信徒多,小商贩因此看到商机,就在庙的四周摆摊卖东西,后来演变成...”
“为什么咱们的道观,没有信徒呢?”
小道士打断老道士的话:“要是在咱们的天师观四周,都有观会,到时候咱们出门就可以赶会,不用跑这么远啦...”
画面一转,老道士与小道士的身影模糊。
河边,少年少女,大约十四五岁。
少女不是很漂亮,很普通。
嗯,比普通漂亮些:“青云,今天你师傅要你背诵了什么经文?”
小道士脸一红,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话。
“嘻嘻...”
少女昂着下巴:“你不会是那一篇道德经,还没有会背诵吧,你可真笨...我今天学习了《滕王阁序》,真美啊...我都会背诵了。”
少女大有一种炫耀成分。
少年道士很羡慕,他没有上学。
不知道为什么师傅不让他上学,只是自己教导他识字,背诵枯燥的经文。
一天学没上过,所以很是羡慕校园生活,小道士好奇且向往:“滕王阁序是什么?”
“很美的辞赋,这篇辞赋足以盖压万古,后无古人...就是太可惜了,大才子二十多岁就死了,要是他生活在现在多好,我好喜欢他...”
喜欢他?
少年道士低头,眼神失落。
“我背诵一段吧...”
少女不等少年道士回答,自顾自的背诵起来,而且极富感情:“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