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监低声道:“先生,你可千万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呀?”
卫鞅:“景大人放心,鞅此次绝不会让你失望的。”
四
秦宫,内宫。
“启禀大王,卫先生来了。”景监启禀道。
“快请。”早就望眼欲穿的秦孝公一边说着,一边站起身来。
卫鞅进来躬身施礼,道:“外臣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卫鞅见过大王。”
秦孝公拱手还礼:“先生少礼,请坐。”
“谢大王。”
“听说先生有‘霸术’欲献于寡人……”秦孝公开门见山。
“是的。”
秦孝公大惑不解:“既如此,那先生为何不早赐教于寡人?莫非先生认为寡人不堪受教?”
秦孝公之所以有此发问,乃是基于曾有过一次与卫鞅的乏味谈话。在那次谈话中,尽管卫鞅引经据典,起止三皇五帝,历数尧舜治国之道,从古至今娓娓道来,但所论皆不中秦孝公心意。在秦孝公看来,卫鞅只不过是一个博古通今的迂夫子罢了。要不是景监再三恳述,说卫鞅确有富国强兵之良策欲进献秦王,秦孝公按捺不住心头之好奇,险些就丧失了这次日后对秦国发展,甚至改变大秦命运的历史性机遇。
因为这次看似偶然的一番长谈,对于卫鞅和秦孝公两人来说,都将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改变。
卫鞅淡然一笑:“大王您误会了,并非外臣不想为大王进献‘霸术’,只因这为霸之道实在有悖于帝王之道,虽然运用此术可立时大见成效,但倘若真要实施起来,必然有违人情,故而外臣未敢轻言‘霸术’。”
秦孝公盯着卫鞅,语气凝重地说:“寡人驽钝,请教卫先生,何谓实施这‘霸术’必然违逆人情?”
卫鞅正色道:“外臣先前为大王所陈述之三皇五帝之道,皆为顺乎民意。而‘霸术’却恰恰相反,虽利于国之长治久安,却未必为小民所乐为。从前管仲治齐,尽改齐国旧制,初始小民皆曰不便,交口称怨。及至齐国大治,国富民强之时,齐国百姓无不交口称赞管仲功绩。此乃事关社稷存亡之千秋大计,而庶民百姓见识浅薄,只顾盯着眼前一时之蝇头小利,而弃长远利益于不顾,故而只能与其共享成功之喜悦,却不能和他们一道谋划国家大计。”
秦孝公双眼放光,兴奋不已:“先生若能将管仲之术施用于秦,使我大秦国富民强,寡人愿以国事倾托先生,一切悉听先生教诲。只是,不知这富强之术该从何而做起?还望先生不吝赐教。”说罢,郑重一揖。
卫鞅还礼,道:“大王如此谦逊,外臣敢不畅所欲言。众所周知,国不富强,就无从谈起兵强马壮;兵马不强壮,就更奢望保境安民。欲使国富强,当务之急,乃是激励百姓积极致力耕作农桑,大力发展农事;欲使兵强马壮,莫过于激励军民保家卫国,效命疆场。总而言之一句话——劝农耕战。”
秦孝公品味着:“劝农耕战……”
卫鞅点头道:“对,劝农耕战。只要能拥有发达之农务和强大之军事作后盾,再加上内修明政,励精图治,大秦就一定会迅疾富强起来的。”
秦孝公听得兴致勃勃,不由将席子(坐垫)朝卫鞅跟前挪进了半尺距离,恳切的说:“寡人请教先生,如何才可以促使百姓们积极参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