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在对抗瓦剌时立下大功的石亨为了自身利益,有意复朱祁镇登基。石亨拉拢身边人密谋商讨后,策划了一场惊天大案,只待时机一到,便可行事。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痛失爱子朱见济而身体不适的朱祁钰,病情愈发严重,出巡郊外时,住在斋宫,由于疾病发作,不能行祭祀仪。病榻上的朱祁钰将武清侯石亨召到病榻前,亲自殷殷嘱咐,命石亨代为祭祀。
石亨此人长相奇异,四方脸面,身躯高大,胡须及膝,武将出身。由于石亨在对抗瓦剌时立下赫赫战功,朱祁钰对他颇为信任。石亨守护在朱祁钰病榻前,亲眼看到朱祁钰的病况,内心悄悄打起主意,笃定时机已到,即可行事。
石亨从宫里出来后,立即派人找到前府右都督张辄和宦官曹吉祥,告诉二人朱祁钰已经快不行了,商议要为大家共谋后路。
由于朱祁钰膝下再无皇子,皇储的问题再次摆上桌面。众臣议论纷纷,一时之间,定不下来。吏部尚书王文力劝朱祁钰立襄王朱瞻墡的长子为皇储。如果是这样,王文将是定鼎之臣,立有首功。即便是重新立沂王朱见深为太子,谋议是文臣之事,功劳也轮不到石亨、张辄等武将身上。
思前想后的武清侯石亨提议道:“皇上病已沉重,如有不测,又无太子,不如乘势请太上皇复位,倒是不世之功。”
向来精明的前府右都督张辄十分赞同:“武清侯此计妙矣!原本这天下就是太上皇的,当年土木堡之变,当今皇上只是代理监国,如今太上皇已归朝七年有余,早就该还政于太上皇。但当今皇上贪恋皇位,将皇位正宗的太上皇软禁于南宫,实在是不孝、不悌、不仁、不义!”
宦官曹吉祥咬牙切齿地说:“当今皇上下令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甚至加派东厂探子严密看管,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太上皇处境凄惨,真是秽德彰闻,神人共愤!”
三个野心勃勃的投机分子,决定将赌注压在太上皇朱祁镇身上,表面上打着还皇位正宗于朝的旗号,拥立朱祁镇复位。一旦成事,三人则是大功臣,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三人当场做了分工。宦官曹吉祥进宫去面见孙太后,秘密启奏复辟一事,借机取得孙太后的支持。石亨和张辄则一起去找太常寺正卿许彬商议。
许彬听说二人的来意后,以手加额,兴奋地说:“这是不世之功!不过我老了,不中用了。左副都御史徐有贞足智多谋,你们大可找他商议。”
石亨和张辄连夜去找徐有贞。徐有贞正是当年提议南迁的徐珵,后为改变窘境,更名为徐有贞。徐有贞大喜过望,当夜观天象,见紫微星有变,忙道:“帝星已见移位,咱们要干这件事,须得尽快下手。”
几个人经过详细谋划,决定在正月十六晚上动手。
正月十六白天,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礼部尚书胡濙会同群臣商议,决定一起上奏请复立沂王朱见深为太子。众人推举商辂主草奏疏,疏成后已日暮西山,来不及上奏。群臣决定在次日清晨皇帝朱祁钰临朝时,再将奏疏递上去。
所有人都没有料到,政变就在这个看上去再也普通不过的晚上爆发了。随之而来的是许多人的杀身之祸。倘若这道复立沂王的奏疏早一天递上,或许接下来的一切都不会发生。短短几个时辰,改变了大明的历史,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