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玉闲庭信步的来到文华殿,看了眼陈迪道:“陈迪,礼部的史书,对这件事情好好仔细记录。”
陈迪犹豫片刻,当着众人的面,对方世玉询问道:“殿下,详细记录吗?”
在北京皇宫,六部官员,内阁辅臣,全部都集中在文华殿办公,整个文华殿,比之南京文华殿,大了四倍不止。
武英殿亦是如此。
“详细记录,这段史书封存五十年,关于江南水灾,死亡的人数,造成的损失,务必详细记录,一点也不能差!”
方世玉感觉还是应该把这段历史严格的标记下来,他可以隐瞒这两代人,以达到国家政体稳定的目的。
但后世的子孙有权利也应当知道,他们的老祖宗在面临洪水时,遭遇了多大的困恼和灾难伴随着的死亡。
“殿下,死伤总有四十三万七千六百余人,这么多人都记在史书上,会不会......”夏元吉亦是开口说道。
水灾带来的山体滑坡,当真是让江东,江西地区损失惨重,江北地区虽然不如江西那般惨烈,但却也差之无几
只能说江北的地势更高,防洪比较便捷罢了。
“亲临前线的抗灾人员,杨荣,杨溥,记文华殿二等功,授文职二等勋,赐三爪紫袍。所有参与抗灾的将士,皆由兵部授勋。”
“我从南京搬到北京,太祖归天还没有三年,孝期未过,南边的官场就开始腐败成风,横行不法。我不希望漫漫几千年的青史上,写的全是一个贪字。多记一些灾难和救灾的英雄事迹,对于江南汛情,单独在史书上立传以供后世子孙瞻仰!”
方世玉笃定道。
杨荣和杨溥一脸茫然,赶忙躬身跪拜道:“微臣身无尺寸之功,督办汛情不及,致使江南子民,伤亡惨重,朝廷损失颇巨,岂有授勋之理
授勋。
方世玉在确定文武职权后,新推出来的,二等勋的爵位,虽然比不得武将的公侯伯三爵代代相传,世袭罔替那么恐怖骇人。
但这个功勋的东西,却是和文武太庙息息相关。
文人为政一生,在方世玉面前的又都是一些位极人臣,几乎达到了权力巅峰的家伙,他们还有什么求的?
太庙。
能进入太庙,享受万世供奉,与国同休,和大明历代君主供奉在一起,可以得到后世君主的祭拜。
那才是文官的无上荣耀。
原史上大明朝都谁进了太庙,这个数,估计很难统计,但大清赔钱国却只有一个汉人进了太庙。
这比例,玄乎的很。
“此间行事,全赖殿下天恩,洪福齐天,为臣者应尽之本分而已。还望殿下收回成命。”
杨荣和杨溥嘴里就似吃了苍蝇。
方世玉新定的入太庙要求,以勋章爵为准,虽然会限制许多人进入太庙,但优中选优,宁缺毋滥。
可自从方世玉推行这件事情以来,迄今为止,还没有谁得到过,不对,蓝玉出海返京后,方世玉给了一块二等武勋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