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炮兵实在太显眼了,暂时不是他一个团丁队伍可配备的。于是董书恒想到掷弹兵这个古老的兵种。
之前他交代人力部在上海招了一批工匠。董书恒在台北军营边上建了一个军工作坊,抽空去看了一下,感觉太乱了,就把他们分成台北枪弹厂还有台北火药厂。火药现在还是用颗粒黑火药,在中国没有技术障碍,无烟火药还要等些年才能出现呢!当然董书恒现在已经命人去寻找相关的化学人才。
枪弹厂里有个法国工匠叫罗伯特,说自己擅长制造手榴弹。董书恒让他画了一下图纸,一看原来还是那种大铁球。董书恒觉得中国的手榴弹一定要带木柄,这样子装在身上才帅气嘛!
于是他拿起笔,给这个圆球加了空心的木柄。木柄很简单,工厂的蒸汽车床就能做。然后他又在铁球上画上花纹,一个铁球就被分成了若干瓣。
“哦,老板,你真是一个武器天才,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木柄能增加投掷距离,还能保护引线,花纹能增加弹片数量,这样我就可以把手榴弹做的更小了。”罗伯特瞪大眼睛看着自己的老板,一脸的崇拜。
“罗伯特,好好干,如果你每天能做出一百枚以上手榴弹,我就单独成立一个手榴弹厂给你,你来做厂长。”
“哦,老板,您真是太慷慨了,我一定会好好干的,不过老板,我需要更多的人手。”
“这没问题。”
战争产生了大量的流民,董书恒命令人力部大批量招人。年轻一些的送到工厂,大一些的送到农场。工资无所谓,现在只要给口饭,有的是人来干活。他把家中的田地分成了两个农场,又花了一万两从东台县令手中买下了台北荒地的开发权。这个县令本来就是花钱捐的,在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做县令着实没有啥油水。董书恒的一万两一出,县令直接让他自己去划地,反正你别侵占别人的地就好。于是他在后世的川东、新曹、大中、海丰、方强地区一口气建了五个农场。每个农场可以安排两千户流民。当然现在还是架子。等后面有了条件,修整海堤,挖渠治碱之后,这里才会变成良田。
兵营之中,一千新兵已经开始基础训练。这批新兵,董书恒编成两个个营,通过单兵比武,选拔一百多人充当新兵连排班长。这后世编制,用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反正团丁不是正规军队,没有限制,他想怎么编都没人管。500人编了一个营,三人普通连,一个营属警卫班,通讯班,工兵班。
另外他还选拔人员组建了一个特效小队,小娄和小艾也给他编进了特战队,现在这哥俩每人腰间都插着两把柯尔特,活脱脱一西部牛仔。谁说中国武人不用抢,武痴小艾拔枪比拔飞刀还快,据说这兄弟以前还真学过飞刀。在喂进去100发子弹后,枪法比董书恒还六。要去决斗的话,凭着他的速度和准度,肯定没有敌手。
慧儿看到了也跟董书恒闹着要了一把,这丫头现在一有空就跟着董书恒到军营练枪。还别说,这丫头扎着武装带后,凹凸有致,看得军中一帮大头兵直流口水。
团丁的服装是董书恒自己设计的,现在外面的团丁穿的很随意,基本没有制式的服装。清军的号服他是看不上的。他自己仿照后世的迷彩服,让人把布染成黄绿相间,做了长袖上衣、长裤,没有拉链,衣襟只能还是用短绳系上。周围的百姓看到了戏称其为“叫花军”。每人还有一顶帽子,用硬木片做的帽檐。这帮盐丁对这套衣服甚为爱惜,要知道他们以前可能都没有像样的衣服。东家说了,每人每年发两身新的。有的盘算着,等新的发下来,把旧的送回家里给弟妹们穿?
团丁的训练渐渐走上了正规。董书恒一边跑军营,一边有空还要给公司的管家层做轮训,忙的脚不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