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青年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国有一级博物馆的曝光量确实比私人博物馆要高,能让更多群众欣赏到这件罕见的元青花梅瓶。
然而,这件瓷器同时也是一件残器,更符合古今博物馆修复的主题,各有利弊。
后来云舟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找到国家博物馆的人员,“若是你们有瓷器品类的展出,元青花梅瓶可以参展。”
像这种藏品数量超过百万件的大型博物馆,平时摆放在展馆的藏品只占不足5,有些甚至连1都不到,其他的均存放在库房。
因此,很多藏品都是以专题展览的形式跟游客见面,每次持续2个月左右。
平时放在古今博物馆,参展时送往国家博物馆,这样就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了。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国家博物馆的人员满意而归,而另外几家一级博物馆只能遗憾离去,谁让云舟这个顶级修复师入职了国家博物馆呢。
在此之后,云舟开始着手修复这件元青花人物图梅瓶。
它的器型较大,高约44公分,口径55公分,通体有六层纹饰,构图大气精美,十分复杂。
不过缺口部分在口沿,腹部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人物纹并没有损伤,只需要修复瓶口的杂宝覆莲纹和肩上部的缠枝莲花纹即可。
云舟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修复完成,在1月1日正式与游客见面。
经过网络的宣传与发酵,当天参观的人流量超过了5000人。
在此之后基本每天的人流量都能保持在1500人左右,周末超过3000人次。
这个数量比之前翻了三倍还多
1月份尽管是淡季,但是单月的门票销量超过了五万张,营业额超过150万。
如此算下来,全年仅凭门票收入便能达到1800万,与茶室的盈利相当,还没有计算旺季多出的票价。
不仅如此,人流量的增长引发了各种连锁效应,古瓷片饰品等文创产品的销量也跟着飞速增长,于1月份均翻了倍。
随着人数增多,古今博物馆的人气也在不断提升,即使风头过去,销量相较之前也会有所提升。
云舟对此非常满意。
私人博物馆若是一直这样发展下去,那么拍下这件藏品所花费的2亿很快就能赚回来了
年后,关于无痕修复技艺重点内容的上下册终于校对完毕。
一共456页,分成上下两册,里面还有各种彩图,看起来挺厚的。
云舟抚摸着打印出的样本,侧头问冯大师“我想把无痕修复技艺交给国家文物修复部,您同意吗”
传统技艺大多采用口口相传的方法,由师傅带徒弟,徒弟带下一个徒弟,一代代的延续下去。
但是万一徒弟悟性不够、或者出了什么意外,有可能一项传承就此断绝,难觅踪迹。
若要恢复又要从头开始摸索和学习,代价实在太大了。
文字反而能更好的流传下来。
不过他能理解冯大师及前辈们的思想,独创的技艺一旦公布,便失了独特性,会对自身造成极大的损失。
类似于一个公司花了整整三十年研究出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这时候却让他将研究成果分享给其他公司,那必然不可能。
古代匠人靠手艺吃饭,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在传授的时候都会留一手,不会倾囊相授,从而造成了很多手艺或缺失或失传。
然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
如今传统手艺面临传承危机,文物修复人才缺口大,正是培养人才的时候。
冯大师看着青年整理好的手册感慨万千“我当然没有意见,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他万分欣慰自己收了云舟当徒弟,这个弟子又出色又有主意,比自己还要强。
云舟眉眼弯成好看的弧度,他一定不会让传承在自己这里断绝。
他会帮助国家培养文物修复师,那么多文物,只靠他一个人怎么够。
第三批修复的一级文物运回时,青年也跟着来到了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