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把张素影留在身边,在太后寂寞的时候,陪太后说说话,聊聊天。
朱厚照则返回了乾清宫。
对于朱厚照来说,现在的天下寰宇未清,鞑靼强敌还在边关作乱,他哪里有心思享受温柔乡。
而且素影是朱厚照的表妹,太后是她的亲姑姑,如果朱厚照与素影定情,太后必会钦定她为皇后,一国之母!
朱厚照不想这样做,也不愿意让太后做主自己的婚姻大事。
乾清宫内,朱厚照翻阅着内阁递交上来的奏折。
户部尚书递交的奏折,奏报着大明国库的盈余状况。
正德元年,大明国库共有白银三百万两,黄金五万两,绸缎三十五万匹,粮食八百万石。
正德元年,大明一千八百九十万户,共有总人口八千九百万。
大明的户籍只记户主一人,即便一个家族有数百口人,也是记户主一人,算一户。
而大明的税收,也是按户收取。
哪怕是有数百口人的大户,税收也是等同于家有三丁的户主。
而且,税率低得令人发指。
朱厚照翻阅着户部尚书的奏章,现在大明的税收制度,还是户籍税,年税不足一成。
现在国库里的三百万两白银是老皇帝省吃俭用攒下的,朱祐樘只有一妻,没有嫔妃,没有大兴土木,不喜奢华,不喜吃山珍海味。
他这一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朝堂就是在皇后宫中。
在大明税收如此低的情况下攒三百万两白银,也是不易。
朱厚照翻阅户部尚书的奏章,眉头越皱越紧。
正德元年,大明藩王五百三十二位,其中继承王位着一百二十五人,继承公爵者一百五十三人,继承侯爵者二百一十三人……
这些王侯不仅仅有朱家的皇室血脉,还有大明开国功臣的子嗣,虽然朱元璋把功臣杀得七零八落,但是跟随朱棣造反的功臣,都封了爵位。
这些爵位世代传承,永不赋税。
朱厚照越看越心惊。
这些王孙贵族不但不用交税,他们还有在地方收税的权利,王侯贵族的继承者,多达数千人……
这不是普普通通的数千人,他们每一个人都代表了一方贵胄,他们的手中攥着大量的不纳税土地……
除了这些人以外,还有世家,数百人口的世家,占据着上千亩良田,竟然也按照户籍纳税,同三口之家缴纳着同样的赋税。
朱厚照越看越怒火中烧。
满朝文武哪一个不是豪门大户?
他们缴纳的赋税,竟然等同于一个普通的农户……
朱厚照在奏章上寻找着商业税。
但是,最关键的一项税收,竟然没有!
大明朝的商人,竟然不纳税,理由竟然是,大明朝的商人身份低贱,大明的国策重农抑商!
所有的税收,都压在农民的身上。
富人越富,税收越少。
穷人越穷,赋税越重,普通农户竟然与世家缴纳同样的赋税。
例如山东孔家,传承近两千年,家族兴旺,良田万亩,朝中有子嗣为官,每年赋税三石。
例如范阳卢氏,传承一千余年,代代皆有名臣为官,良田千倾,每年赋税三石!
普通农户,只有一亩薄田,每年赋税,一石!
佃户,没有良田,租种土地,不赋税,每年给东家交租三石,自留一石,东家纵然纵有千倾良田,只赋税三石!
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