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警视厅的报警电话三不五时地响起,警车一辆辆陆续出动,把一个个昏迷不醒的犯罪嫌疑人带回警视厅。
警察们调取犯罪嫌疑人档案信息,查询、比对犯罪记录,忙得脚不沾地,只来得及用眼神示意:失踪的“X”回来了。
不知他消失的这段期间内遭遇了什么事情,铆足了劲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警视厅的灯亮了一夜。
第二天,警察们依然精神奕奕。
加一晚上班算得了什么?能多逮捕些犯罪分子归案,加强社会治安,他们求之不得。
晚上,“X”又出马了。
警视厅的灯又亮了一夜。
次日,警察们精神有些萎靡,互相鼓劲打气:“加油!熬住!别睡着!两天不睡觉死不了人的!”
然而,夜晚时刻,铃声再次响起……
翌日,警视厅各个工位上躺尸一片。
警察们学乖了,下班时不急着回家了,原地铺床睡觉,先睡它几个小时再说。
“X”的出动规律很容易摸清楚,他一般只在深夜出现,警察们严重怀疑他要么是自由职业者,要么上夜班。
常年上白班的人经不起这种折腾。
很遗憾,他们设定的前提条件全错,得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
奈绪只是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放学早,习惯早睡,深夜出门一趟后还能睡个回笼觉,睡眠时间完全足够。
然而,等警察们在警视厅扎根后,电话不响了。
警察们:……
奈绪这次开足了马力,天天翻墙巡视地盘。奈何她人小腿短,巡视的地盘有限,犯罪分子不可能天天搞事还专门挑她在场的时候。
前几天奈绪能抓到那么多人,算是赶巧了。
她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举动闹得警视厅人仰马翻。
奈绪每天过着极规律的生活。
上学—放学—睡觉—巡逻—睡觉—上学……
偶尔遇到有人犯事,她就利索将其放倒,报警送至警视厅。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奈绪9岁时。
唯一有所不同的是,她打晕犯罪嫌疑人的“武器”有了改变。
被她打晕的人身上所留下的不再是每年微妙增长、如今约19cm长的奇怪淤青,而是一眼就能辨别出的棍棒抽打出的痕迹。
技术处检验科的警察给出检查结果:“经过对比分析,把犯罪嫌疑人打晕的力道减轻了许多。”
“X”更换武器后,力量不增反降。
为什么?难道“X”受伤导致力量不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