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老是天生圣人,鸿蒙开辟的石猴,但能不能考虑一下凡人的感受
孙悟空看他演练几次不得要领,只能连连摇头“罢了,真叫你小子从头炼起,不知要炼到猴年马月老孙今日心情不错,便传你一个听息的取巧法门罢。”
说罢,大圣便开口指点他“听息”的纲要。原来这法门的总纲,乃是庄子南华经中的一句话,所谓“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由“耳听”至“心听”、“气听”,最终“止于符”,进入“心斋”的境界。
理论听着很高大上,但实操却实在简单。孙悟空让他盘膝打坐,双手放于腹部,仔细凝听自己的呼吸,而心中勿起一念,也不必仔细分辨呼吸的轻重缓急,任由气息自由流动。
当然,这呼吸也不一般,先要“通鹊桥”舌尖抵于上颚,再要“辨清浊”吸气时轻轻入气,胸口气海膨胀而腹部丹田收缩,想象自己吸入天地的清气;呼吸时则鼓起腹部而放松丹田,想象自己吐出了自身的浊气。如此来回一次,才算一回“呼吸”。
林貌依样画葫芦,开始几次还不熟练,但坚持呼吸数十上百次以后,他渐渐便觉身体安定不动,而杂念尽皆消弭,四肢百骸兀然犹如木石,再无烦恶冷热麻痒等一切不适的感知。再呼吸数百次以后,连“听息”这个念头也稍稍遗忘,唯有双眼似垂非垂,目光似观非观,并非是困倦欲睡,而是神思若有若无,定于眼前。
正在此时,冷眼旁观的孙悟空轻轻吹一口气,他面前那晶莹澄澈的一汪清水便忽然绽开,一粒水滴飞溅而出,不偏不倚落在了林貌额头上。
山泉冰凉泠冽,本应立刻打破这清虚寂静的心境。但清水沾染肌肤之后,林貌却觉眼前白光渐起,竟然逐步笼罩了虚空的视野。
这白光清晰柔和,如圆融圣境,将林貌沐浴其中。在此境内,心神无比安稳,自然生出一种平和喜悦的感觉,周身上下,无一处不舒适安乐。在这一片安乐中,四肢百骸康泰舒适,如渴得饮,如寒得火,其喜悦之处,不可名状,不可言传。而眼前的毫光之内,连景物也变得剔透,玲珑世界纤毫毕现,近在心中。
这样深沉恍惚的喜悦中,连时间与空间都仿佛不存在了。林貌再一次睁开眼睛,觉得静中只过了短短一刹那。但眼前太阳已经西垂,而大圣正目不转睛的盯着他。
孙悟空仔细打量林貌的神色,抬了抬眉
“你眼前白光,有几寸几许”
林貌稍稍活动双脚,觉得周身说不出的轻松适意,老老实实回答
“没有算过,只感觉全是光。”
“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不过一次入静,就能印证这性光灼灼的境界”孙悟空有些诧异“虽然看着不聪明,但悟性也不比咱老孙差什么嘛。”
林貌无言以对,心知自己所谓的“悟性”,估计不过是借了仙丹的药力而已,当然不敢与天生石猴媲美。他起身向大圣郑重道谢,仔细行礼,再伸手抱起了一旁昏睡的猫猫皇帝陛下附身之后似乎也被猫的本性左右了,只听了几句晦涩难言的运气心诀,便不自觉睡觉拉倒。
大圣大剌剌受了礼,开口道“这点法诀都是小把戏,只是回去必得勤修苦练。但凡怠慢,你也不用来见我了。”
说罢,他再次念动口诀,将一人一猫以狂风卷起,顷刻间便消隐在天际。
眼见人影飘远,孙悟空立刻施法将饭盒里的凉粽子摄来,再吹口气将三根草棍变成了木人。一个剥粽叶,一个蘸白糖,一个颠颠的扛起粽子,费力喂到嘴边。
他一边狼吞虎咽,一面嘟囔出声
“连大品天仙决都学得会这小子天资不凡呐。”
“啧,这角黍不错,真香。”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