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里的董大爷没记清楚,他只和我说厂里有一家子上门找我。”
“没什么好谢不谢的,您女儿的缝纫技术学得怎么样了”
好似皱纹都少了些,郝秀花满脸堆笑道“还不是很顺手,做得有点慢。”
李铭客套的说道“刚学习的新手都那样,你们要尽量少批评她,多鼓励她,给她进步的信心。”
郝秀花感激道“幸亏有李科长您帮忙,不然她都没地方学,我一定让她好好学。”
马大姐笑道“李科长能耐大,一下子解决了厂里好些困难家庭的难题。”
火腿肠分厂只有60个名额是厂里的,李铭不合适插手评议。
郝秀花的老公有黑历史,评议很自然的靠后了。
这样的家庭情况,基本上在市里面的机会也是很小。
但是家庭确实很困难,李铭刚好了解到市里面现在有棉布、棉花,但是缺乏棉衣、棉被。
京城急需赶制生产大量棉衣、棉被。
棉被的生产不好搞,棉衣还是能够插一手的,李铭从港城弄了20多台旧的缝纫机回京城。
他以城西的研究所的名义,把缝纫机租给了新成立的轧钢厂服装加工生产合作小组。
参加服装加工的人都是厂里家庭较为困难的职工子女。
生产定单来自于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下辖的红都服装厂,计件工资的赚多赚少全凭个人努力。
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李铭平常没有关注这个事,询问道“马大姐,请来的裁缝师傅有认真教么”
马大姐是厂里安排的这个合作小组的负责人,“都认真得很。”
“她们学得很快,现在已经能上手了。”
布料裁剪由服装厂处理好,横竖弯都是固定的款式,没有什么特殊的工艺,年轻人想学会单独的一项步骤还是比较容易的。
问都问了,李铭也就多了解些,“红都服装厂没有多余的维修力量,咱们的维修对接有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
马大姐回话道“咱们城东有好几家服装厂,几十个服装加工站。”
“我打算多问几家对比,选技术比较好、时间比较充裕的谈维修协作。”
也就是在京城这样的城里,不然懂技术的维修工都不好找,或者说配件没这么好找。
李铭称赞道“您做工作做的仔细。”
“缝纫机出问题要维修的时候,她们也要在旁边看着点,简单的能自己修的还是尽量自己修,可以减少停工时间。”
马大姐应下道“我会安排她们搞好生产总结的。”
李铭对郝秀花说道“郝大姐,让您女儿安心学技术,合作小组不会缺服装加工的业务。”
“不说从市里面要来的活,就是火腿肠分厂那么多人的服装加工活也够养合作小组的。”
不可能抢总厂的活,总厂原先有随来随走的拆洗、缝纫小组,总厂的劳保服装是由市里面统一安排生产。
其实,内地缺的是机器设备和布料,不然服装生产加工是忙不过来的,市场上的服装供不应求。
郝秀花表态道“我一定嘱咐她努力工作,不辜负您的一番好意。”
李铭温和道“也别太累了。”
很多人很拼命的工作,太透支了身体,最后还得治病,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