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觉得他的生活单调乏味,就年复一年的审查各地谣谚,但他自得其乐。
拿着谣谚以及相关调查做推理非常有趣,遇到难以确定的事自己亲自去走一趟,尤其是在亲自递交谣谚,确定推理正确、当地的确有问题时,那感觉非常好。
是行家里手,足以让其他人焦头烂额的这些事,堆在他眼前时,不仅能轻松应对,还有大量的时间投入自己的爱好之中。
譬如说:逮王羲之。
别人逮王羲之,是为了求字,捡废品,但曹操则不然。
曹操生前还抓过梁鹄,恰好是王羲之喜欢的书法家。
王羲之:……我太难了。
其实曹操不只是自己喜欢他,更因为王羲之的墨宝在一定程度上是硬通货,按品相算钱,又有特殊的地位,是互赠佳品。
李世民:“啊!!!”
“什么?曹操生前没见过王羲之?”
选拔新的采风使时,这个问题成了一个标准考题,曹操虽然没有自暴身份,但他可被好几个笨蛋问过类似的问题。
更神奇的是,伴随着时间往后推移,有这种问题的人越来越多。
很少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传言能震惊到曹操,但今天这本书,除外。
书上写曹操的转世的武则天,举例:爱骗人、心狠手辣、好色、卸磨杀驴、魏武帝投成了武后岂听起来就很可信。
曹操震惊不是因为这些例子,难道这几点不是皇帝们共有的特点?他震惊是为了这帮人真敢想啊,武帝多了去了,怎么不说汉武帝呢?
没几年就看到了汉武帝投胎成武后的传言。-_-||
又过了些年他才知道这个叫民科。
历朝历代对魏武帝都没有什么好评价,不过他也不是在乎这些的人。
即便是历代帝王庙从明初十七人,到乾隆年间扩充到一百八十八,秦始皇、曹操、杨坚是始终被排斥在外的。而他们俩一致认为,杨坚他不配,至于我们俩么,没有入列帝王庙也没有什么损失,但这才是你们逐渐衰亡的原因。
嬴政:“你不想去投胎?”
曹操:“我不怕投胎前的结算,我只想,清楚的看着,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顺便写上几千首诗让太学的学子背一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