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控制金属货币的流出。”受到后世美元影响,三巨头对纸币的流出很看淡,而且也乐于看到龙币流出对周围的影响,反正像美元一样,很多时候就是一张纸,反倒是贵重金属是货币稳定的基础,流出去的都是真金白银。
“不要只抓金银币,铜元也要严格控制,我们缺铜呀。”李衡也不忘多提醒一句。
东联国开采了不少铜矿,还大量从菲律宾进口铜矿石,冶铜工艺也相对简单,采用传统工艺就能堆产量,47年时先锋军的粗铜产量就超过了3万吨,只是受限于电力不足,精铜产量不足一半。
和美国人的一百万吨精铜比差了点,也不如日本在二战时六七万吨的产量,比华夏国内几千吨的产量却已经大为提高,但消耗量也相应增大了。
先锋军暂时没有大规模发展钢壳子弹,无论是9毫米的手枪弹,还是自动步枪弹,甚至包括新改的7.92毫米机枪弹,都是用了铜壳弹。
“东南亚气候潮湿,用钢壳不如铜壳容易保存,而且铜壳弹在易用性方面要更好一些,不容易卡壳,对枪管损伤也小。其实考虑到回收,单纯的黄铜壳比覆铜和涂漆钢弹更容易回收,更适合循环再利用。只是现代战争,更重视子弹的数量。黄铜弹的成本就太高了,而且精铜产量供应不了那么多的子弹,一些缺铜国家不得不选择钢壳。”李衡一开始就提倡用铜弹壳。
现代战争随随便便就得需要积攒个几十亿发子弹,美国在二战就暴出了四百多亿发,连苏俄在二战中消耗量都是百亿级的。
自动步枪和机枪也开创了子弹消耗的另一个境界,以后战备期间每年生产个十亿子弹都不嫌多,就这就得消耗上万吨铜,要是大规模战事,子弹需求和铜消耗翻个十倍也正常。
以民国时期那千吨级的铜产量,根本支撑不起子弹的消耗。
二战时候各国都发现了铜金属的供应不足,苏德最先大量应用钢壳,二战中也证明了钢壳的有效。在铜作为战略物资,有钱也买不到时,还是钢壳更为保险。
现在先锋军子弹生产铜暂时不缺。
除了美国人提供的12.7毫米重机枪弹,其他子弹基本都是自己生产,各型号年产量已经接近了5亿发。
但铜产量也不能都用在子弹上,不说黄铜炮弹壳、螺旋桨、散热器、阀门等用途,随着电气化的进程加快,民用电线电缆、母线、电话线、线圈等电力电器和通讯方面对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逐渐成为用铜最大项。
先锋军这点铜产量根本顶不住,除了搜刮日德来的成品货外,还大量从美国进口铜金属,连欧洲废墟里的废铜都不放过。
二战后先锋军从美国人那里回收来的,仅仅黄铜子弹和炮弹壳就超过了万吨,还不忘打捞沉在海底的各类沉船上的铜金属回收。
47年进口各类铜金属和铜成品就超过了3万吨,社会铜需求依然紧缺,逼得李衡都打起了铜元的主意。
当初为了稳定货币,这几年铜元撒出去了不少,陆续总重也得超过万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