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1995年,和弟弟一起合作创业开办的软件公司,不到四年时间就被一家科技巨头公司三亿多米元收购。”
“1999年,不到三十岁的马什克,就已经成了千万富翁,但他很快又创办了一家电子金融公司,并在2002年被全球最大电商巨头易贝收购。”
“这一次收购,让他赚到了上亿米元,也是在这一年,他投资一亿米元,创办了探空探索公司,以实现星际移民为目标,研究可重复回收利用的火箭,以求降低火箭发射成本。”
“同年,他投资入股了米利特斯达汽车公司,收购了一款英伦轿车的全部知识产权,并扩招了大量人手,打算将这款车改造成一款纯电动的高级轿跑,但时至今日,也并没有量产上市。”
“我个人分析推断,他们应该是遇到了一些至关重要,却又暂时难以攻克的技术问题,所以才导致他们的高级纯电动轿跑,到现在也只是工程样车,并且预估售价就超13万米元……”
“等等!”
曾琉敏忽然蹙眉问道:“你的意思是,他们已经造出了一款车,只是迟迟没有量产上市?”
“是的,而且成本应该还很不便宜,预估售价就高达13万米元,这个价格在米利那边,都足够买一辆豪车了。”
秘书的话,让曾琉敏冷笑不已。
米利的制造业,一直在持续空心化。
大量的年轻人,在利益驱使下,也更乐于学金融当律师。
这就导致米利人才锐减,制造业实力持续下降,进而导致研发和生产成本急剧攀升。
马什克想要在米利研制生产纯电动轿跑,显然是找错地方了,没有足够庞大的人才与产业基础,成本能不高吗?
他要是早一点来龙国,利用龙国的汽车产业链,那么他的高级电动轿跑,肯定早就研制成功,并且又快又省的批量上市了。
而马什克的遭遇,不由让曾琉敏想起自已这些年的奇遇。
他出身农村,从小就勤奋好学,立志要改变全家贫穷的生活。
命运也并没有辜负他的努力。
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家乡最好的中学。
之后又以全校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天海交通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一家国营企业,感觉没什么前途就毅然决然辞职南下,进入了一家隶属于樱花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子公司。
在那里,他继续勤学苦读、刻苦钻研,不仅读研获得了电子与信息工程的硕士学位,在职期间多次前往多个工业强国学习考察,让他成为了电池技术领域的专家。
在职期间,他还遇到了两位贵人,三人敏锐察觉到,未来电子产品必将火爆畅销,那么体积小、密度高的锂电池,必然会大受市场欢迎,干脆便一起辞职创业。
创业之后,公司斥巨资从米利引进聚合物锂电池专利,曾琉敏带领团队,攻克了电池多次充电后就鼓气变形的世界级难题,并实现电池的量产和自动化生产。
由于公司生产的锂电池,性能好、质量稳,因而被徐雷选中,飞宇电子科技的电池供应商之一,伴随着徐雷各种电子产品的火爆畅销,曾琉敏的公司也实力大涨。
趁着龙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德宁新能源科技公司,不再局限于只为电子产品提供电池,开始攻关研究汽车动力电池,很快便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成为了行业领军企业。
所以……
还不到四十岁,就已经身家上百亿的曾琉敏,早就意识到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想要成功不仅要靠技术实力,更要吃到时代红利,二者缺一不可,否则难以一飞冲天。
因而马什克想要尽快让纯电动轿跑量产上市,想要让特斯达汽车发展壮大,很明显就不能继续留在米利,应该大胆的来到龙国投资建厂,依靠龙国的产业链生产电动汽车。
当然。
这样的想法,曾琉敏当然不可能立马找人告诉马什克。
双方都还没有开始合作,自已哪能去指点马什克应该怎么做。
不过,曾琉敏对自已的电池很有信心。
他相信,只要马什克带人来公司参观考察。
亲眼目睹了公司的研发和生产商实力。
亲眼见识了公司三元锂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
那么马什克就必然会下单采购,让米利的特斯达汽车,使用龙国制造的电池。
至于马什克提出要见徐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