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真的是文明国度吗?
乔治一世和在座的几位欧洲国王,对齐国的认识,显然都还停留在几年前的“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层面。
在欧洲统治者眼中,天授女皇和天心城内的官员们,是一群善良的人,一群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群愿意牺牲自己成全欧洲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圣母国度。
此刻站在面前的首相康光绪,更是一位充满古典主义道德情怀的绅士模范。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经过广德皇帝和天授女皇数十年改革,大齐虽已脱胎换骨,从极圈主义走向自由。
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国内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好战分子。
他们的名言是“大齐疆域没有边界”。
如果让这样一群人执政掌权,齐国将成为比罗刹更罗刹的存在。
大齐不止一面。
首相也不止一面。
“如何处置罗刹人,是大齐自己的事,列国无权置喙!”
在康光绪的默许下,年羹尧态度强硬。
“对活着的罗刹人进行改造,用酷刑驱除他们身上的弱点,乌拉尔山以东才能成为真正的乐园。大齐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年羹尧的意思,大概是要将俘虏的罗刹制作成鲁昂烤鸭。
几位国王脸色大变。
康光绪于是向几人介绍起年羹尧。
“这位是大齐的兵部尚书,也是陆军统帅,关于战争的问题,诸位可以向年大人询问。”
乔治一世直接忽略齐国陆军统帅:
“齐国不是已取消酷刑了吗?”
康光绪沉默不语,张廷玉又站出来,不紧不慢道:
“一国两制,大齐国情如此。”
“一国两支?”
“国内的确取消了刑讯逼供,不过在齐国之外,如附属国日本、缅甸等地,是允许借助必要的手段进行审讯的。”
众人哑然。
威廉四世忍不住问道:“首相大人,请问你们一共俘获多少罗刹人?现在还剩多少人活着?”
不等康光绪回话,年羹尧不假思索道:
“五六万人总是有的,一部分逃走了,乌拉尔山地区须增派兵力驻守。”
年羹尧这些暴论,显然有悖于本次雅尔塔和平会议的主旨。
欧洲君主面面相觑,半晌说不出话来。
罗刹人的死活,乔治威廉他们当然是不在意的。
大家警惕的是齐国日益高涨的战争倾向。
得了北海,想要乌拉尔山,这就是所谓的得陇望蜀。
如果任由其发展,这个取代罗刹的帝国会不会对欧洲造成新的威胁。
“如果罗刹人逃往欧洲呢?齐国的军队也要进入欧洲吗?”卡尔十二试探性问道。
张廷玉将瑞典国王疑问翻译出来。
欧洲人对西征大军颇为忌惮。
年羹尧冷冷道:“十万大军是否有必要西征讨贼,就要看诸位的诚意了。”
康光绪说罢放下手中鸭腿,环顾四周,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