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也是穷苦人家的女儿吧。
连身粗布衣裳都穿不起,当真可怜
申时整。
杨有田父子引着一男一女一童走进逃户村。
正在忙活的村民纷纷起身打量,有些胆大的孩童围着三位陌生人跑来跑去。
小脸涂的脏兮兮的赵猫儿低垂着脑袋,眼睛只紧盯身前陈初的脚后跟。
昨夜家里遭逢巨变,现下又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唯一熟悉点的就是这个说她柴禾妞的陈初了
想到这里,小脸不自觉嘟了起来。
“哎呦”
低头想着事的赵猫儿一个没留神,一头撞在了忽然驻足的陈初后背上。
“地上有钱么”陈初回头说了赵猫儿一句,又转头对杨有田道“杨大叔,此处就不错,背风朝阳,我就把家安在这里吧。”
栖凤岭山腰这片缓坡有百余丈方圆,陈初挑了一个距离杨有田家不远的地方,准备搭间地窝棚。
地窝棚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既利于保温,建造也相对省力。
以前陈初跟随老师去西疆交流学习西瓜育种时,和看瓜田的老乡住过地窝棚,感受还不错。
“陈兄弟,你且过来和老汉讲讲孽接之术,这些活计交给他们干便是了。”
陈初刚挥了几下锄头,就被杨有田拉到了一旁。
杨老汉嘴里的他们自然是指儿子杨震等小辈。
“陈兄弟,请”杨有田引着陈初在一处向阳位置坐下。
“杨大叔,莫喊我兄弟了,您与我父亲年岁差不多,喊我陈初或小陈便好。”
“那老汉腆脸不客气了,便喊你初哥儿吧。”
“”
初哥儿你全家都是初哥儿
“初哥儿,你所说的孽接之术和接缚之术有何不同”
杨有田却不觉的这个称呼有何不妥。
“呃大叔懂接缚”
陈初暂时把称呼一事抛到一边,好奇的问道。
作物史课上讲过,接缚是宋元时嫁接的叫法。
嫁接在华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至北魏时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已有介绍嫁接杜梨的方法。
但此时的嫁接技术仅限于某些特定品种的经验之谈,比如葫芦、杜梨,因没有形成科、属类的科学细分,嫁接成活率极低,一直未能推广普及。
在普通百姓心中,此等技能更接近于秘术之类的神通。
杨有田摇头道“老汉却是不会。不过俺曾听闻,接缚过的果树虽能增产,但接缚过的接条往往不得成活,十枝接条存活不过一二。”
“接缚不止能增产,还具有抗逆性、保证果树优良特性传续、快速进入结果期等优点。至于接穗成活率也就是大叔说的接条成活率低,大概是因为砧木和接穗连接的伤口处理不当,造成果树水分蒸发以及杂菌侵入嗯,就是肉眼看不见的秽物侵入,这才导致了接穗成活率极低。”
虽然听不太明白,但杨有田眼巴巴望着陈初,那眼神比看见美娇娘还热切。
在信息传播极慢的时代,农事上某一个先进技术对农人的意义是现代人无法理解的。
“要想提高存活率”陈初想了想。
其实从嫁接技术上来讲,现代和古代在手法上差异不大,导致存活率差距的原因还有材料问题。
比如现代人司空见惯的塑料膜。
有了塑料膜缠裹密封,砧木和接穗之间的接口不但可以保水防渗,还可以防止杂菌、灰尘污染果树伤口。
陈初仔细回想了一下,道“可以用蜡封法,会提高接穗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