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中,陈汤的爹陈明还是没有什么话说,毕竟他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完全没有什么影响力了。
阿母细细碎语的嘱咐了陈汤一些话,让他不要乱跑,要远离乐寿里,以免遇到危险。
陈汤一阵沉默,并不回话,也不知道他听进去没有。
次日清晨,阿母给陈汤指了去飞扬里的道路,陈汤自行前往董兴武的家中。
毕竟读书是眼下一件大事!
董兴武早就在家中等待着陈汤,象征性的给陈汤进行了考核,给了陈汤一篇《报任安书》的竹简,让陈汤解释一番。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陈汤读了第一句话,便知道这是前世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这篇文章,就算不借用系统的帮忙,也能给董夫子解释的清清楚楚。
这篇《报任安书》经过后世反复解读,直到进入教材。后世的理解越远胜过汉代的解读,有些道理甚至比司马迁本人的意思还要深刻。
插播一个段子,后世有个高中生写了篇文章,被当做期末考试理解,结果那个高中生作者都写不出标准答案,虽然他写的时候就是那么想的,但标准答案比他想的还要深刻。
陈汤当然讲了很多董兴武都未曾想到的道理,忍不住连连点头,认可陈汤对文章的理解。
董兴武递来一只竹简,说的:“汤儿有才,不过男子在世,不应当只有名字。这是夫子替你取的字。”
字这玩意当然能够理解,古人男子,但凡稍微有点身份的,都会给有一个字。
有些极具风雅的,甚至还有号,比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陈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这番突然有字,当然感到新奇,连忙打开一看,竹简上写着‘子公’两个字。
从此以后,董兴武便称呼陈汤的字,而不再直呼其名,以表赏识。
拜师礼完毕之后,董兴武交代道:“子公,现下农忙时节,你先回家从事农活,十日后再到这里来。”
这话陈汤懂,毕竟他前世是出生农村的孩子,这叫做放‘忙假’,一放就是十来天,这只有农村里面的小朋友才有的假期,城市里的孩子是没有的。
陈汤心中升起一阵童年的味道,很是怀念那峥嵘岁月。
十日后,陈汤开始了他短暂的私学生涯,首日清晨,不断的有马车从腾达里出来,进过乐寿里旁边的小路。
说是小路,但是这条路并不小,可以容纳两匹大马车并排而过,只是这条小路是去飞扬里而已。
而人们习惯性的把去瑕丘县的路叫做大路,而这些里亭之间的路成为小路。
相当于前世的省道与乡道的关系。
陈汤想起这去飞扬里还有二十里路,走也比较难走,颇为费时间,不如搭个便车。
陈汤招手道:“师傅,刹一脚。”
这句充满现代性的话语,古人听不懂,就算听懂了,也没有人喜欢顺路带着陈汤这个穷小子。
陈汤只好步行往前走,不一会儿,李虎骑着小马驹,顺着小道赶往飞扬里,身后还背着一个小竹筐。
李虎从陈汤身旁经过,一扬马鞭,冷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