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正觉得有点儿奇怪,这时候就看着,从一堆工人当中,走出了一个,全身脏兮兮的官员,只见那官员向太后,贵人,匆匆行了礼:“下关将作监,宋敖兴监丞,因为见郑少坚,或已经投敌叛国,或已被俘自杀,只有微臣,主持日常事务。”
陆秀夫说:“国难思良将,患难见忠臣,宋敖兴,你为太后细细讲来。”
宋敖星说:
“微臣遵旨,太后请看,上人把给我们的图纸,叫做蒸馏锅炉。
最靠近地面的,是烧煤块底座,上人说锅炉以圆柱形的为好,不过呢,圆柱形的需要采用新型的翻砂铸造工艺,短时间内咱们是做不成了,就让,铜匠和铁匠,用铁铸铜皮,先做起来,里面,用耐火的红砖,再加上陶泥,做出炉膛。
炉膛分上下两层,上下层之间,用铁条分割开来。
下层用于通气和掏出煤灰。
炉膛的进料口,还做出了一个风门,可以调节火力大小,特别是封火要封的死,换水的时候,这个很重要。
炉膛的上面是锅炉,用紫铜精细打造,分大小两种,小的直径一尺半,大的直径两尺。
这个锅炉设计非常有意思,锅炉的底和顶,中间放了一根,粗的铜管,直径有半尺。
这样的,等煤燃烧的时候,热气能够从炉膛的中心排烟管道上升,经过锅炉中间把热量传给水,同时向上拔烟。
锅炉高四尺,上人告诉我们,如果装满清水,大约是2400斤。
在锅炉顶上,就是烟道的位置上,还往上,又多加了一尺高的烟囱。
上人告诉我们,简单的话可以劈大的毛竹,加在烟囱上面,选个好位置加固。
烟囱总高度如果高到六七尺,那么锅炉里的火不需要人工鼓风,燃烧的飞快。
在锅炉的最下方,特别安排了一个出水的位置,让最好的铜匠,焊接了一根,一尺多长,一寸口径的铜管,厚度半分,平常的时候,用木塞塞住。
锅炉的上方是封住的,但是也有两个出口。
一个出口有六寸左右,还接了一个漏斗,好吧,你倒海水,进入漏斗是第一步。
又做了一个一寸口径的水喉,一旦把水装满,用一个木塞,严严的塞住,不让漏气。
还有一个出气口,口径约量2寸,用于把水气引导出来,引出锅炉外一尺,接上一个口径五寸多的,向下的,铜管子。
从管子的外边,又用铜皮,做了一个一尺见方,高低三尺的水柜。
把这根铜管子,包裹在里面。
上人说这个五寸的管子叫冷凝管,把外面那个铜皮水斗,叫个冷凝器。
五寸多的冷凝管,向下延伸进入冷凝器。
再距离到底约尺半,下面就可以接净水的水桶。
这个冷凝器的水斗,第一下还接了一个一尺多长,口径两寸的托管,也用木塞子塞住。